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4252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Word版缺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几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司南)出现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A. B. C. D. 2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 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 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 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3柳诒

2、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火药 D. 印刷术5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王祯在此强调的是A. 农事安排要因地制宜 B. 农业生产要把握农时C. 耕作技术影响产量高低 D. 土

3、地肥力决定农作物产量6“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7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A. 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 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C. 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8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

4、置 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天9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段话表明A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B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C新材料的发现弥补了古史记载中的缺陷 D古史中的记载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10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

5、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有很强封闭性 B长期领先世界 C. 科学精神缺乏 D尚未形成体系12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古代科

6、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13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14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 A. 山水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 D. 宗教画1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A. 天王送子图

7、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步辇图16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A. B. C. D. 17“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 B. 绘画 C. 杂技 D. 戏曲1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

8、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9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A. 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 B. 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C. 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D. 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20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A.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 B. “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 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 D. 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21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

9、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22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离骚 B老子 C庄子 D诗经23“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

10、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24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许多古籍、著作被排除在外,甚至被销毁,特别是明末清初有关满人早期历史和明朝抵抗清军入侵的许多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清朝统治者敌视、排斥汉族文化 B. 清朝乾隆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尖锐C. 四库全书的编纂完全是毁灭古籍 D. 清朝为巩固统治加强文化思想控制25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刘知己“三长”说的基础上提出“史德”,其标准是A. 史学家应该要有叙述史事的能力 B. 史学家要对统治者负责C. 史

11、学家应具备职业道德心术端正 D. 史学家应该对时代负责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 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 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 荒本草和野菜谱)。一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材料二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 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

12、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一摘编自百度百科(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

13、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材料二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三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材料四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