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554082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实验诊断学-概论(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L O G O 川北医学院检验系 刘 文 周次授课课内容 1概论论 血栓与止血检测检测 血型鉴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试验 2血液一般检测检测 3血细细胞形态态特征 常见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4排泄物 分泌物及体液检测检测 5肝脏脏病常用实验实验 室检测检测 6常用肾脏肾脏 功能实验实验 室检测检测 临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检测 一 7临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检测 二 8临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检测 9临临床常见见病原体检测检测 10其他检测检测 复习习 1 2 第一章 概 论 什么是实验诊断学 3临床应用和评价 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4 参考值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 第一章 概 论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

2、实验室分析所得 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 诊断 治疗和 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1 什么是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is 实验诊断学 实验室实验室后 实验室前 A B C 病情的分析 制定医嘱 化验项目的选择 检验申请 样本采集 患者准备 实验室前 A 生物化学 免疫学 微生物学 病理学 血液学 标 本 实验室内 其他 实验室后 系统性审核 样本储存 授权发布 规范格式和解释 实验室数据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 综合分析 报告结果 实验医学现状 设备的更新 技术的发展 人员素质的提高 管理的逐步完善 地位的改善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 3 18 11 现代实验室

3、的三大目标 提供可靠数据 提供充分的检测项目 提供临床咨询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OCC 2020 3 18 12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中重要组成 部分 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 梁课程 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 识 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2020 3 18 13 学习的方法与要求 由基础到临床的中间阶段 慨念性 普遍性 实用性 而现阶段 掌握 影响因素 参考值范围 临床意义 2020 3 18 14 项目选择 解释 开医嘱 标本 准备标本测定 报告 准备病人 实验诊断学全流程图 分 析 前 分析中 分析后 2 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2020 3 18 15 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室内

4、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 2 标本的 采集和 处理 91 92 45 55 8 9 N M L E B 血液组成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P 246 2020 3 18 17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浆 全血 血细胞 血清 血浆 纤维蛋白原 血清 离体的全血标本自然凝固 serum 后析出的上清液 血浆 加入抗凝剂全血标本离心 plasma 后含纤维蛋白原的上清液 2020 3 18 18 全血 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 如血细胞计数 分类及形态检查 血清 用于大部分临床生化 免疫学检测 血浆 适用于大部分临床生化 大多数血栓和止血的检查 2020 3 18 19 1 标本采集分类 动脉血

5、 静脉血 末梢血 符号 A V C 采血 股动脉 正中 贵要 左手无名 部位 静脉 指尖内侧 特殊 桡动脉 股 颈外静 拇指 足跟 情况 脉 采血时间 用途 血气分析 血液 生化 微量生化 免疫 检查 常规 2020 3 18 20 标本采集及处理 1 2 3 4 抗凝剂选择 及时送检和检测 微生物标本 骨髓标本 体液标本 实验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虽然重要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检验结果可 受多种因素影响 1 生理因素 2 个体差异 3 方法特异性 4 操作因素 5 仪器 试剂因素 3 临床应用和评价 2020 3 18 22 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检验结果解释与临床结合 3 临床应用和评价 参

6、考值范围一般为 平均值 1 96 SD 即 包括95 的测试结果 特异度 5 的入选人群被视为异常 参考值内外均有生理和病理的可能 只是概率大小而已 敏感度 不可过分依赖和机械使用 参考值 正常人 病人 4 参考值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 2020 3 18 24 医学决定水平 不同于参考值的另类限值 危急值 检测结果超过一定界值 可能危及生命 须紧急处理 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者确认作用 提示临床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治疗措施 第二章 血液学检测 第四节 血型与交叉配血 P 281 v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上的特 异性同种抗原的差异 v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 是人体各种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各种组织细

7、胞 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差异 血型 blood group 一 ABO血型系统 P 282 ABO血型系统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卡尔 兰德斯坦那 发现人类红细胞的同种凝集现象 第一个血型系统 ABO血型 红细胞血型系统 P 282 26个血型系统 检出的抗原超过400 二 红细胞血型 一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ABO血型系统的独特性质 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 而红细胞 上缺乏相应的抗原 许多组织细胞上有 规律地存在着A B H抗原 以及分泌型人的分泌液中存在 着A B H血型物质 ABO血型 的分型原则 血型红细胞上抗原血清中抗体 AA抗 B B

8、B抗 A O无抗 A 抗 B ABA B无抗 A 抗 B ABO抗原的发育 在胚胎早期 A和 B抗原就开始 产生 到出生时 他们比成人的要弱 与抗A和抗B试剂血清反应比成人弱 18个月后才能 充分表现出抗 原性 抗原的存在部位 红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表面 体液和分泌液中 以唾液中含量最丰富 脑脊液中没有 凡体液中都存在这些可溶性抗原 血 型物质 者 称为分泌型 相反为非分 泌型 血型物质存在的意义 辅助鉴定血型 唾液 羊水血 型物质 中和ABO血型系统中的 天 然抗体 检查羊水 预测胎儿ABO血 型等 ABO抗体的发育 老年人的抗体效价一般低于年轻人 天然型免疫型 IgGIgM 出生时 抗A和抗

9、B还没产生或较弱 三个月 反应基本上与成年人的一样 5 6岁 具有较高效价 ABO血型的亚型 P 282 属同一血型抗原 但 抗原结构和性能或 抗原位点数有一定 差异 在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和用已知抗原检 测被检血清时不符合ABO血型特点 A1型约占80 A2型约占20 ABO血型的亚型 A1 A2亚型鉴定的意义 检查亚型的目的是防止误定血型 在我国人口中 尽管A2 A2B型中所 占比例少于1 但定型时很容易将 弱A亚型误定为O型 引起 管内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ABO血型的鉴定 必须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两种方法 特异性的抗体 检查红细胞抗原 正定型 红细胞的抗原 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反定型 正向定型

10、标准血清 被检血球 结果 判定 反向定型 标准血球 被检血清 A 型 抗B 血清 B型 抗A 血清 O型 抗A 抗B 血型A 型 RBC B型 RBC O型 RBC A B O AB 正 反向血型鉴定及结果判断 表4 2 12 四 交叉配血试验 cross matching test P 283 病人 供血 供血病人 主次 观察两者是否出现凝集或溶 血 只有均不凝集或溶血才 能输血 即使患者与献血员血液 间没有相对应的抗原 抗体存在 也要进行交 叉配血试验 主次 1 保证输血进一步验证血型 避免 因错定血型导致的输血反应 确保 输血安全 2 发现亚型和不规则抗体 在ABO血型系统中含有 抗A1

11、和 抗A2的血清 与A1红细胞交叉 配血时可出现凝集 主次 虽然ABO血型相同 但当Rh或 其他血型不同时 也可发性严重的 溶血性输血反应 这时即使没有进 行Rh或其他血型鉴定 通过交叉配 血也能发现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 合 或存在免疫性抗体 血型的临床意义 输血 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器官移植 遗传分析 其他 Rh 血型系统 恒河猴 rhesus 红细胞免疫家兔和豚鼠 得到的抗血清 能与85 白人的红细胞发生 凝集反应 Rh blood group system P 284 仅次于ABO血型系统 阳性反应的人的红细胞含有与恒河 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 Rh阴性Rh阳性 Rh血型的抗原性强度可能仅

12、次于 A及B抗原 已发现的Rh抗原已经超过48个 在Rh抗原中以D抗原为最强 以下 依次D E C c e Rh血型的亚型 D变异型 D抗原可能缺少完整D抗原的某些成份 或者呈现很弱的抗原活性 D变异型包括弱D型 Du 和不完全D 型 partial D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母亲阴性 胎儿阳性 第一胎不会发生免疫 反应 分娩时 胎儿红细 胞大量进入母体使 母亲产生免疫 分娩后的母亲虽然 呈阴性 但产生了 抗D的抗体 就可发生免疫反应 母体的Rh阳性抗 体 可与第二胎的 婴儿通过胎盘交换 产生免疫反应 母亲是Rh阴性 胎 儿是Rh阳性 在第 一胎发生了免疫反 应 与注射过Rh阳 性抗血清有关 其他

13、血型系统 P 285 ABO Rh等26个血型系统 400多种抗原 红细胞 HLA ABO和PLT特有抗原等10多种抗原 血小板 21个系统 137种抗原 血浆 白细胞 HLA WBC特有抗原等7个系统 158种 输血的适应症 1 急性出血 2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3 重症感染 4 凝血机制障碍 SOS 二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 发热反应 3 溶血反应 2 过敏反应 4 循环超负荷 5 疾病传播 6 细菌污染反应 7 其他并发症 三 自身输血 1 预存自身库存血 2 血液稀释回输 3 术中失血回输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 P 296 生理状态下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

14、能止血 凝血系统 凝血 抗凝系统 出血血栓 减弱 亢进 减弱 止血过程 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胶原暴露组织因子释放 出血 凝血酶 血肿压迫血管 血流减慢 血小板血栓 止血血栓止血 纤溶酶血管再通 血小板 粘附 聚集 释放 正常止血机能 两个方面四个因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 vessel wall 血小板 platelet 凝血系统 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 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IIa Ca2 VIII VIIIa III Plt PF3 Ca2 IIa Xa V Va Ca 2 正常凝血过程 瀑布学说 PF3 磷脂

15、 凝血酶原 凝血酶 a 纤维蛋白原 I 可溶性纤维蛋白 稳固性纤维蛋白 内源性途径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PKa PK XII XIIa HMWK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 XI XIa IIa IX IXa VIIa VII X XIIIa 参加因子 所需时间 X Xa 凝血旁路 VIII IX XI XII V X II I III VII Ca2 PF3 磷脂 3 8min 一 二 三 APTTTTPT 止凝血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凝血因子质与量异常 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 循环血液中凝血及抗凝物质增加 综合因素 常用筛检试验 名 称 检 查

16、目 的 一 出血时间测定 血管壁 血小板 二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血管壁 血小板 三 血小板计数 血管壁 血小板 四 血块收缩时间 血管壁 血小板 五 凝血时间测定 内源性 六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外源性 七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内源性 八 凝血酶时间测定 纤溶 一 血小扳计数 P 260 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 PC或 PLT 是计数单位容积 L 周围血液 中血小板的数量 100 300 109 L 血小板减少 100 x109 L 血小板生成不足 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增加 400 x109 L 骨髓增殖性疾病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 301 原理 将磷脂 白陶土加入受检血浆 然后加入 Ca2 记录血浆凝固时间 白陶土 替代 因子活化剂 Ca2 磷脂 替代PF3 血浆 31 43秒 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正常对照 5s以上者 缩短 APTT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实验 APTT延长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 血友病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