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911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择题错题重组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期末考试选择题训练历史试题拟题:申建民 错题重组(二)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 益下;无如(无 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 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 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

2、列强增加财源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 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 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 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 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下列材料中,最能体

3、现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是 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5、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到:“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 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A B C D6、“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

4、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 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 华”的转变,反 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8、“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 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9、“义和

5、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争议的怒火与仇恨,对洋人洋事物则持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A都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 B斗争的首要目标都是反对外来侵略C都对外洋事务持盲目排斥的态度 D都曾采取“扶清灭洋”的斗争策略来源:Zxxk.Com10、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 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中华民国临

6、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 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 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 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13、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 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 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

7、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14、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 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 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 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

8、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 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 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 五四运动是中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7、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运动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年,他

9、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 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主义的高涨 C.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共在某次会议上制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实现共产主义”。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 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B. 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C.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 确立国共合作方针19、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 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10、 B.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C. 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 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2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 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 众运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 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 命策略“

11、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的策略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2、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 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农 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 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 B C D 23、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 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 智者也没有想 到,我们

12、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 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24、“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的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 备农民 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共八 七会议决议表 明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共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共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25、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查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 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

13、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26、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 行以“减 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政府中 央的肯定。这表 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7、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 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

14、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28、1935年11月,蒋介石发表对外关系演说:“苟国际演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 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材料主要说明 A.蒋介石对中日妥协仍旧抱有幻想B.蒋介石已经做好抗战准备C.蒋介石做好了和与战的两手准备D.中国民族危机空腔严重29、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