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391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福祉 朝暾 戚戚 谲诈 逾矩 惊魂甫定 风声鹤唳 耿耿于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B.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 C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D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

2、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

3、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赶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

4、声说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

5、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3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的旅游行为。 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的一种旅游行为。 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 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的一种旅游行为。4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

6、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 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C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而实际上大都未经审核论证。 D举办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明。 5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的权益”,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被传播疾病。 B日常作息不被干扰。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D受到人类关心和喜爱。 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

7、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 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管理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 C随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引起全社会重视。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寄之。尝受齐法,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

8、,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客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土,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初,援军还,将至,故从多迎劳

9、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游陇汉间 游:游说 B援晓之曰 晓:告知C何足久稽天下士 稽:留住 D意不能守章句 守:墨守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盛陈陛卫,以延援入 B 且从所好 敛赀财以送其行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

10、风雨也C 后为郡督邮 D 与图成功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相如闻,不肯与会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土 B修饰边幅,如偶人形C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D欲就边郡田牧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为郡督邮时,曾押解一个重罪的囚徒去司命府,结果却因可怜囚徒而与之一同逃到北地郡去了。B马援认为好男儿就应当战死疆场并以马皮裹尸安葬,如果老来病死于家中,就不能称之为烈士。C马援曾跟人学习齐法,但他不愿咬文嚼字做一个墨守章句的儒生,所以就想到边疆地区去屯田放牧。D马援以前和公孙述是邻里同乡,很是要好,后公孙述称帝并要授马援大将军位,但马援认

11、为公孙述自身难保,故辞归。11.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 良工不示人以朴, 且从所好。 (2) 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1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旅夜书怀 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至塞上 王 维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最后二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东汉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2分) 在历代诗评家眼中,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内容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