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346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通假字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涉世家通假字【发闾左适守渔阳】“适”通“谪”,强迫去守边。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用意。 【藉第令毋徒属】毋通“无”,免于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籍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

2、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身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果真。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 今义:或者,也许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3、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意: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或鞭子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提着灯笼。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4、】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法皆斩】 法:名词做动词,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一词多义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

5、项燕)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定国号)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

6、(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

7、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是这样,对,正确)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 (指着) 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果真) 从: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 比: 比至陈(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靠) 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文言句式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

8、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者或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者,皆刑其长(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篝火狐鸣,丹书鱼腹。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

9、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9、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翻译: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

10、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翻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来成就名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将兵。 翻译:皇上派(他)到边疆带领兵队。 9、又间令吴广

11、之次所旁从祠中。 翻译: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间:私自,暗中。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11、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如果(有朝一日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编辑本段阅读理解(仅供参考)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 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手法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不甘心受奴役;同情同命运的人;年少

12、时就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天下苦秦久矣;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借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自己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以拉拢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队伍。 7、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九百人敬受命杀之以应陈涉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舆论准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诈称公子扶苏 项燕行卜 效果:巩固了陈涉的地位,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吴广是怎样做的?表现了吴广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表现了吴广的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陈涉通过吴广的计谋,用苦肉计来激怒爱戴他们的士兵(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就在此时,陈涉在士兵激愤的情况下来鼓动他们发动起义,充分利用失期法皆斩这一情况来说服他们。(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