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049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长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三语文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无主体熟人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

2、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

3、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

4、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

5、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如今社会萎缩了,沦落了。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

6、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

7、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C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应有的载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

8、,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日:“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

9、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日:“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A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徙:调任。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C敌目曰“东军”,素易之 易:轻率。D及堡成,乃发封自劾 发:打开。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势必难制,宜亟防边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夜引兵袭击,大破之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C张

11、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核查 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12、)8、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5分)9、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6分)(三)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鱼,我所欲也)(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逍遥游)(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

13、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银行里的小男孩美菲利普罗斯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

14、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他说。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