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894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发布:盛建立 时间:2009-3-17 17:46:24 来源:银川高级中学 点击:7946【课标考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的郡县制 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的中央机构 汉与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 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知识梳理】1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制度对比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内容 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历史作用 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相互关系 分封是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而立;宗法制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有宗法便有分封,宗法制与分

3、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 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分封制下的集权。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朝代 帝王 主 要 内 容 特 点 影 响 建立 秦朝 秦始皇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 皇权至上官员任命 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发展 两汉 汉武帝 设“中朝”; 各置刺史; 削弱相权;削弱封国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 隋唐 隋文帝唐太宗 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吏、户、礼、

4、兵、刑、工六部 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 宋太祖元世祖 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 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二府;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贫。 顶峰 明清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雍正 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推向顶峰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 【重点知识点拨】、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

5、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

6、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3、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7、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4、两大基本矛盾:两大矛盾: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还有第三个趋势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拓展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13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2分) (2

8、)在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两对基本矛盾。请以北宋、明朝为例,阐述北宋解决中央与地方、明朝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6分) (3)试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影响。(4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

9、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10、?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高三专题复习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作者:姒吉霞 文章来源:陕西省西安中学 点击数:1934 更新时间:2006-4-1 主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陕西省西安中学 姒吉霞 概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

11、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知识梳理基本线索:建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并衰落:明清。演变历程分析:1秦朝的建立(1)内容: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确立以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分封制、宗法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 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

12、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郡县制是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战国时期,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体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

13、和经济的发展。(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2两汉时期的巩固与发展(1)内容:西汉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基本解除了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刺史制度;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2)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新指导思想。3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1)内容: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

14、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开设科举制度,广罗人才,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2)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4北宋时期的进一步加强(1)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立更戍法;设三行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政权: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2)特点:强干弱枝;分权基础上的分权地方分权。5元朝(1)内容: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另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关于行省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2)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6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