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814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期中考试原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段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老子、论语中被广泛使用。也就是说在西周(公元前500年)以后才广泛使用。其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主要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等。越到后来,“礼”字的含义范围就越小,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 而要辨明“礼”字,不得不说到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经”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在西周以前,作为社

2、会行为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行为规范,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春秋时各诸侯国虽然都在争霸称霸,但毕竟还奉着一个周王当时的中央政府,承认有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等于还承认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而五霸以后,东迁后的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

3、述职和纳贡,周王室的收入因此而减少。这就是说,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彻底崩溃。各诸侯国不再承认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因为存在强大的同姓或异姓贵族势力,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致使君权削弱,“权去公室,政在家门”。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引起内乱频繁发生。这就是无视于周王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而造成的后果, “礼制”到“法制”的演变。“以礼治国”和“以法治国”哪个更重要呢?其实两个都重要,既要“以礼治国”,也要“以法治国”!因为,“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有许多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不见于法律条文,也不可能都纳入法律条文。比如爱,比如恨,比如孝,比如生活方式、行

4、为方式等等。法律不可能规定人们去爱什么、恨什么,不可能规定人们必须要孝敬作为罪犯的父母;不可能规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的行为方式。所以,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到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阶层、一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人类社会才会出现安定与团结的局面。 另外,要想获得快乐,就不得不选择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而选择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不遵守,那么也达不到目的。因为人们的社会行为不趋同,别的人就不认可你的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所以“礼”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中必须要有而且是重于法制的,因为法律只是警戒和惩

5、治犯罪的人,而不能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同。就拿家庭暴力问题来说,法律只能调解和很轻地惩治施暴者,而家庭暴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恶性案件,这时法律惩处的就将是受虐者(因为受虐者的反抗将会超出法律的规定)。而只要有了一定的社会公理解释体系和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犯法犯罪的人才会减少。所以,“仁义礼智信”问题,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问题。使自己身心的愉悦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人的这一生也就是快乐的了。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字,在老子、论语中被广泛使用,其在古代的含义范围较广,但后来, “礼”字的含义范围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B.礼,曾作为维护宗法

6、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是有其积极意义的。C.礼记虽得名于汉代,但却不止收录汉代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应该还有战国和秦时的文章。D.在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它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制约性大于其对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素养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无中生有,文章中并没有指出“制约性”大于“重要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所谓“权去公室,政在家门”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无视周天子的存在,各自为政。B.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彻

7、底崩溃。C.卿大夫为了争夺利益,无视于周王朝的社会行为规范,导致内乱频发,各国也开始由“礼制”转向“法制”。D.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生社会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人类社会才会出现和谐的局面。答案: B解析:文中指出的是“五霸之后”,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要想获得快乐并且使自己身心的愉悦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就应该遵守“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B.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不可能都纳入法律条文。因为许多生活行为方式,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C. “以礼治国”和“以法治国”二者并不矛盾,一个社会

8、既需要“礼”的规范约束,也需要有“法”的警戒惩治。D.针对当今家庭暴力问题,目前法律只能调解和很轻地惩治施暴者,因此,法律部门应该加大惩处力度,防止恶性案件发生。答案: D解析:文中不是强调“加大惩处力度”而是强调礼制的重要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平居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余帛锦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蚕桑艰难。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

9、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帝曰:“数千。”后曰:“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

10、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11、 明史后妃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善之 善:善待(认为好)B帝廉之 廉:访查C轻易将不宜 易:更换D学士宋濂坐孙慎罪 坐:因为答案: A解析:善:认为好。5.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马皇后“仁慈”和“智鉴”的一项是 ( )A.亲缉甲士衣鞋佐军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B.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C.余帛锦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杀之恐绝其后D.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答案: D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氏虽为皇后,但随太祖征战多有贡献。她在江宁战事吃紧时为士兵缝制衣鞋,还将宫中金帛全部拿出犒赏将士。B马皇后劝诫

12、皇上对待自身要节俭,对待贤德之士应丰厚,要未雨绸缪,对灾年及早做好准备。C郭景祥之子、李文忠、宋濂曾被谣言中伤,险些被太祖杀了。幸亏马皇后从旁劝谏,才得以保命。D马皇后病重期间,还能为诸医着想,并希望太祖能够招贤纳言,让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太祖在马皇后去世后就不再立后,并赐谥号为孝慈。答案: C解析:“帝欲召还”李文忠,而非“杀之”;宋濂“坐孙慎罪”而非“谣言中伤”。7.请把上面文言文选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答案:子兴认为太祖不一般,把马皇后嫁给了他。 解析:“奇、以后、归”各1分,大意2分。(2)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答案:况

13、且医生怎能使人复活啊!假使吃了药也不见效,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怪罪各位医生吧? 解析:“活、得无乎、罪”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媪,郑媪很早就去世了。马公素来善待郭子兴,于是再后来将马皇后托给子兴。马公去世后,子兴养育马皇后就像自已的女儿一般。子兴认为太祖不一般,将马皇后嫁给了他。 马皇后仁慈而有智慧,喜欢读书史。马后平时穿着朴素,即使破旧也不忍心换掉。剩余的丝织品,就做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使他们知道养蚕种桑之艰难。遇到旱灾之年,马后便率领宫中的人吃素饭,向神明祈祷;遇到饥荒之年,她便命令准备麦饭和野菜羹汤。明太祖把实行救济的事告诉她,马后说

14、:“临时赈济不如事先做好积蓄准备。”大臣们在朝堂上议事完毕后,如果赶上在殿堂上会餐,马后便命令太监取来大臣们的食物亲自品尝。她若觉得味道不好,便对明太祖说:“皇上对待自己要节俭,对得贤德之士则应丰厚。”明太祖便把这番道理告诫负责此事的光禄寺官员。明太祖视察太学回来,马后问多少学生,太祖说:“有几千人。”马后说:“人才很多啊,这些学生有国家发的口粮,而他们的妻子儿女吃的靠哪里供给呢? ”从此朝廷设立了红板仓,积贮粮食供给太学生的家属,给太学生的家属发口粮是从马后开始的。太祖攻克太平后,马皇后带着将士的妻妾过江。到了她居住江宁,这是吴、汉交界的地方,没有一天不战斗,马皇后亲自缝盔甲衣服鞋子帮助军队

15、。陈友谅攻龙湾,太祖带兵防御他,马皇后将宫中的金银财帛全发散来犒赏将士。曾对太祖说,定天下要以不杀人为本,太祖称好。太祖在前殿决议政事,有时震怒,马皇后等太祖回宫,立即来微微进谏这些事。尽管太祖性格很严,但是被缓刑的人已经有几个了。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有人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太祖将要杀他儿子。马皇后说:“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说的可能不是真的,杀了他怕绝了景祥的后。”太祖去命人查,果然是假的。李文忠镇守严州,杨宪诬告他违法,太祖想要召回他。马皇后说:“严州是敌境,轻易地换掉将领是不恰当的。而且文忠向来很好,杨宪的话哪能信?”太祖于是就停止了。文忠后来最终立了功。学士宋濂因孙子宋慎犯罪而受牵连,被逮捕了,因判处死刑,马皇后进谏太祖说:“民间人会为弟子去请老师吃饭,而且还会有始至终地以礼相待,何况是天子呢?而且宋濂在家里,必定不知情。”太祖不听。到了马皇后侍候太祖吃饭时,不上酒肉,太祖问原因。马皇后回答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