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810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苏教版)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 寂寥(lio) 彷(png)徨 惆怅(chng) B方遒(qi) 颓圮(p) 瓦菲(fi) 青荇(xng) C浪遏() 浮藻(zo) 长篙(go) 漫溯(shu) D虔(qin)诚 忸怩(n) 深邃(su) 团箕(q)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沉浮 笙萧 招摇 B融合 挥斥寂寞开垦 C汹涌 干躁 喧响 屋檐 D枯槁 蛩音 疲惫 凌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

2、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

3、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

4、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乱易整,不武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

5、为赵王击缶 5.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何故而至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

6、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 劳 劳 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8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诗人为何要借用“柳”来表达这种感情?(4分) 9本诗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说这两句的妙处。(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20分) 史记的书生私见 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

7、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

8、”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

9、,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

10、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

11、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

12、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 注释:集解:南朝裴 注释史记的著作。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 10.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1.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12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 13.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

13、(6分)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14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添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 15.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5分)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_,_, _,_。 16.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5分) 示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_ (2)表达的是“威胁”:_ 17.作文(50)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远大的志向是成功的动力,没有志向的人生是苍白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是高中生了,风华正茂,正应该给自己的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为未来奠基。面对新的起跑线,你准备好了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吗?请把你的志向写出来,和大家共勉吧。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解析:A项都是介词,用、拿。C项都是副词,才。D项都是介词,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