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799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考试说明.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考试说明第一部分:考试范围 必修三全册第二部分: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 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 必修三背诵篇目2、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2、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中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了解传记文章的基本特

3、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五、写作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4、 D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第三部分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5O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 第一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3题,9分(二)古代诗

5、文阅读 共7题,36分,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一则,4题,19分2、诗歌阅读一则,2题,11分3、必修三名句默写,1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25分 第二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 4题(选择和主观表达),20分(六)写作(一般材料作文) 60分第四部分题型示例一、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典题探究【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

6、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

7、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

8、“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化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

9、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并努力建设乐居的环境。(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1(考点题)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环境的自然

10、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中“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错误,原文第一段说的是“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答案:C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

11、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二者缺一不可。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二段谈的是如何看待自然的问题,“家”只是一个比喻。A项中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原文中为“区分为三个层级”;并且“是基础”在原文中为“只是基础”,措辞的改变背离了文章的原意。

12、答案:A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化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信息区域在第三段。D项,错在“首先”二字上,原文无此根据,属妄加推断。答案:

13、D二、文言文阅读(史传体)知识点考查: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例题精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

14、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