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3)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552519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水渗湿药 (3)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利水渗湿药 (3)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利水渗湿药 (3)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利水渗湿药 (3)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利水渗湿药 (3)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水渗湿药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水渗湿药 (3)(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各论 第六章 n利水渗湿药 概 述 一 含义 凡是以通利水道 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 能使体 内水湿之邪从小便排除的药 称利水渗湿药 二 特点 功效及适应症 这个章节的药大多甘 淡 性寒 具有利水退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等功效 主要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淋证 黄疸 湿疮 湿疹 泄泻 带下 湿痹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症 三 分类 本章药物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的不同 可分为利水 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三类 概 述 四 配伍 应用利水渗湿药 须师不同病症 相应选 择药物 并作适当配伍 五 使用注意 阴虚津伤者慎用或忌用 滑利之品孕妇忌 用 概

2、述 n利湿和化湿的概念 n利湿 通利水道 排除水湿 重点在 利 使水湿从下而泄 偏治下焦 n化湿 运化湿邪 消除湿浊 重点在 化 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偏治中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5 第一节 n利水消肿药 概 述 一 含义 凡具利水消肿之功 以治疗水湿内停水肿 小便 不利为主的药物 称利水消肿药 二 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物大多甘淡性平或微寒 具利水消肿之功 三 适应证 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 小便不利 以及泄泻 痰 饮等证 茯 苓 茯苓原菌核茯苓饮片 茯苓皮 赤茯苓饮片 一 特点 甘 淡 性平 药性缓和 功 在补利 补主要是体现在茯苓的补脾益 心 利主要表现在渗利水湿

3、上 是治疗 脾虚湿盛的要药 二 应用 1 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 水便不利 2 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 胀满 大便溏泻 脾失运化 水湿内停形成的痰饮眩悸 等症 3 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 失眠 用 法 n用量用法 10 15g 煎服 安神15g 利水 30 50g n注意事项 小便多者 阴亏津伤者均应 慎用 n白茯苓 健脾利水安神 偏补 n赤茯苓 利水清热 偏泻 附 药 n茯苓皮 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 性味 同茯苓 功专行皮肤水湿 多用于皮肤 水肿 常与五加皮 陈皮等同用 如五 皮饮 用量15 30g n茯神 为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 者 性味同茯苓 有宁心安神之功 专 用于心神不安 惊悸 健

4、忘等 用量同 茯苓 薏 苡 仁 薏苡仁 薏米饮片 薏苡原植物 一 特点 甘 淡 微寒 功在清补渗利 其最 大特点是药性缓和 清而不损 补而不腻 利 而不峻 是治疗脾虚有湿兼有热证的要药 二 应用 1 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水肿等症 本草新编 薏仁最善利水 不至耗损真阴之气 凡 湿盛在下身者 最宜用之 视病之轻重 准用药之多 寡 则阴阳不伤 而湿病易去 2 用于湿邪困脾或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 3 湿热壅滞所致的肺痈咳吐脓痰 肠痈等症 4 湿滞皮肉筋脉所致的风湿痹痛 筋脉拘急 5 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用 法 用量用法 10 30g 煎服 健脾止泻炒 用 利湿生用 健脾利湿炒 生各半

5、由于这味药药力和缓 用量宜大 少 了无效 常用大剂量60g 注意事项 偏滑利 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孕妇慎用 药物比较 茯苓 薏苡仁 共同点 性味甘淡 健脾利湿 能补能泄 不同点 茯苓 尚能养心安神 薏苡仁 能清热排脓 除痹 猪 苓 猪苓原菌核 猪苓饮片 一 特点 甘 淡 性平 功专利水渗湿 其利水之力强于茯苓 但无健脾益心 之功 是利水退肿的常用药 本草纲目 猪苓淡渗 利小便与茯苓同功 但入补 药 不如茯苓也 二 应用 1 水湿停滞小便不利 水肿 脾虚水肿 阴虚水肿等 2 用于各种肿瘤 泽 泻 建 福建 泽泻饮片 川 四川 泽泻饮片 一 特点 甘 淡 性寒 长于利水渗湿泄热 其利水渗湿之功较猪

6、茯苓都强 加上泄热作 用较好 故是治疗 水肿的要药 二 应用 1 水湿停滞之水肿 小便不利 水饮痰湿所致 的眩晕及泄泻 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 小便淋 涩等症 2 用于肾阴不足 相火亢盛 茯苓 薏苡仁 猪苓 泽泻利水消肿作用比较 泽泻最强 猪苓次之 茯苓和缓 薏苡仁最弱 冬 瓜 皮 n冬瓜皮味甘 微寒 归肺 小肠经 具 利水消肿之功 n冬瓜仁味甘 微寒 具清肺化痰 利湿 排脓之功 冬瓜皮 冬瓜仁饮片 冬瓜原植物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1 第二节 n利尿通淋药 概 述 一 含义 凡具利尿通淋之功 以治疗淋证为主的药物 称利尿 通淋药 二 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性味多苦寒

7、或甘淡而寒性较著 主入膀胱 肾 经 具利尿通淋 清利湿热之功 三 适应证 湿热下注所致小便不利 短赤 淋沥涩痛之淋证 淋证 包括热淋 石淋 血淋 膏淋等 主要共同症 状 尿频 尿急 排尿涩痛 淋沥不断 车 前 子 车前子饮片 车前草饮片 一 特点 甘 淡 性寒 其性沉降下行 为清利之品 是治疗热淋 湿热水肿 的要药 二 应用 1 热结膀胱所致的小便小利 淋沥涩痛 暑湿泄泻 小便不利水肿 2 肝热目赤肿痛 若肝肾不足 眼目昏花 迎风流泪 肝火偏旺 肝阳偏亢的头 晕目眩 单味煎汤代茶 可用治高血压 病 3 肺热咳嗽痰多 用 法 n用量用法 10 15g 煎服 入汤剂布包煎 n注意事项 无湿热者和孕

8、妇应慎用 n附药 车前草 n为车前的全草 性味功用同车前子 且能清热 解毒 用治热毒痈肿 内服或用鲜草捣烂外敷 用量10 2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 n车前子 长于利水 n车前草 长于清热 滑 石 一 特点 质重滑腻 长于利下窍泻膀胱 之热 是治疗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的要药 二 应用 1 用于热结膀胱 小便赤热涩痛之证 张锡纯 因热小便不利者 滑石最为要药 2 用于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大便泄泻 3 用于湿疱 湿疹 用量用法 10 15g 煎服 入汤剂包煎 大剂量20 30g 外用适量 关 木 通 关木通饮片 木通马兜铃原植物 一 特点 上能清心经之火 下泄小肠之热 能 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而出 长于

9、降火利尿 是治疗湿热淋浊 小便不利的要药 二 应用 1 下焦湿热所致的淋证和小便不利 2 心经火热证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烦不寐 或心火下移小肠小便短赤 涩痛 3 乳汁不通 乳脉不通者 气血不足者 血瘀 经闭 尤以血热瘀闭为好 4 用于热痹 湿热偏胜见关节红肿 其它痹症 也可治 用量用法 3 9g 煎服 通 草 通脱木原植物 空心通草饮片 一 特点 气味俱薄 泄降之力较木通缓 弱 长于清热利水 是治疗湿温尿赤 淋病 尿闭的常用药 本草正义 性与木通相似 但无其苦 则泄降之力 缓而无峻厉之弊 虽能通利 不甚伤阴 湿热不甚者 宜之 二 应用 1 用于湿温尿赤 小便不利 淋沥涩痛等 症 2 用于产后

10、乳汁不下 药物比较 木通 通草 n共同点 清热利水 通乳 n不同点 n木通 味苦 泄降力强 主清心火 入 血分利血脉而通经下乳 n通草 甘淡 泄降力缓 主清肺热 入 气分利气机而通气下乳 瞿麦 萹蓄 海金砂 石韦 萆薢 瞿 麦 饮 片 图 萹 蓄 饮 片 海 金 沙 饮 片 石韦饮片 萆薢饮片 瞿麦 为沉降疏泄之品 为治热淋要 药 兼能活血通经 萹蓄 功专清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 善治湿热淋痛 并能杀虫止痒 利尿通淋 海金砂 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尤以石 淋 血淋为佳 石韦 为治血淋 石淋要药 并能清 肺止咳 萆薢 治疗膏淋的要药 兼能祛风湿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3

11、5 第三节 n利湿退黄药 概 述 一 含义 凡具利湿退黄之功 以治疗湿热黄疸为主的药物 称利 湿退黄药 二 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物大多味苦性寒 主入脾 胃 肝 胆经 有苦 泄寒清利湿之特点 故具清热利湿 利胆退黄之功 三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湿热黄疸证 黄疸 脾胃湿邪内蕴 脾胃失调 胆汁外溢所致 主症 三黄 身黄 眼黄 小便黄 茵 陈 茵陈蒿原植物 茵陈饮片 一 特点 本品清中有透 功能泄湿热而清利肝 胆 长于利湿退黄 是治疗黄疸第一要药 二 应用 1 湿热黄疸 阳黄 湿偏重 湿重于热 身 重 胸闷 小便不利 热偏重 热重于湿 高 热 口干 烦燥 大便秘结 舌红 苔黄腻 寒湿郁滞 阳气不得宣运之阴

12、黄 2 用于肝胆湿热蕴结证 3 用于湿温初起 湿疹 湿疮 金 钱 草 过路黄原植物金钱草饮片 一 特点 长于通淋排石 退黄 是治疗 石淋的首选要药和黄疸的常用药 二 应用 1 用于砂淋 石淋 热淋 2 用于湿热黄疸 3 疮疖疔毒 蛇虫咬伤 痄腮 鲜品捣汁 饮 渣外敷 虎 杖 虎杖原植物 虎杖饮片 一 特点 善泄中焦郁滞 降泻肝胆湿热 而利胆退黄 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良药 二 应用 1 用于湿热黄疸 淋浊带下 2 用于烧烫伤 痈肿疮毒 毒蛇咬伤等 3 用于血瘀经闭 跌打损伤 经闭 痛经 4 用于肺热咳嗽 可单味煎服 此外 还有泻下通便作用 用于热结便秘 小 结 n 一 配伍 n1 下焦湿热 尤对热偏重者 清热 燥湿药 如黄柏 栀子等 n2 阴伤尿血 养阴药和凉血止血药 阿胶 生地 小蓟 龟板等 n3 对脾 肾阴虚 气化失司的水肿 小 便不利 温脾阳 温肾阳的药物 如 桂枝 附子 芪 术 小 结 n二 治湿一般原则 n湿遏于上 宜辛开宣散 上宣 麻黄 羌 活等 n湿困于中 宜温化苦燥 中化 苍术 厚 朴等 n湿滞于下 宜淡渗通利 下利 茯苓 猪 苓等 小 结 n三 注意事项 n1 利湿药多为分利之品 有伤津伤阴之 弊 故不宜单纯的多用久用 阴虚津液 不足者更应慎用 n2 滑利之品 往往碍胎 故孕妇应慎用 n3 高烧所致的小便不利 应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