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52122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右玉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右玉一中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辨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和政

2、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粹哲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

3、合理化,或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哲

4、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二者达刮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摘编白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5、一项是( )(3分)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

6、等值,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

7、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来源:学,科,网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

8、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

9、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

10、。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11、项是:( )(3分)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2、项是( )(3分)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10分)(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下方山【注】【南朝梁】 何逊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8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9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示了自己

14、长久贬谪、旧友亡故、世态变迁、归后生疏怅惘的心情两句是“ , ”。(2)庄子的逍遥游说大舟好象无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用“ , ”两句从反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定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抉择杨邪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

15、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x_k_b_1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教官,我们去哪?”“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对!他是我的教官!”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忧惚。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一神情忧惚的教官,看上去忽然老态了许多。“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驾机来看望他一次!”接着,教官又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