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117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理日期整理人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小高一化学“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6)高二化学同步练习高中化学选修四模块综合能力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2009广东肇庆4月)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和稀硫酸反应 D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2(2009山东潍坊3月)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 kJmol1(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

2、O3(g)所具有的能量B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3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抵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下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化石燃料 D积极开发核能源4据人民网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

3、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2H2O 2H2O2。有下列几种说法: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气是一级能源;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 BC D5已知c(NH4Cl)0.1 molL1时,溶液的pH5.1,现用0.1 molL1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A10 mL B5 mLC大于5 mL D小于5 mL6800 时,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热H131.3 kJmol1,它表示()A碳和水反应

4、吸收热量131.3 kJB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C1 mol C跟1 mol H2O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D固体碳和气态水各1 mol反应,放出131.3 kJ的热量7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8(2009北京东城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

5、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9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B1 L 0.1 molL1 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c(NH)c(Cu2)c(H)c(OH)C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H)c(H2CO3)c(CO)c(OH)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

6、(OH)10已知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H0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反应的H0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有关电解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酸溶液导电性比乙酸溶液导电性强,说明乙是弱酸B氧化钾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氧化钾是电解质C强电解质一定是含有离子键,弱电解质中一定含弱极性共价键D某物质能导电,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自由移动的微粒12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

7、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A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蒸发得NaHCO3晶体B加热蒸发AlCl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3晶体C向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3晶体D向FeCl3溶液里加入足量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2O31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C向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D在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14已知电解(石墨电极)盐酸、硫酸混合酸时两极生

8、成的气体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其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正确图形是下列的()15(2009辽宁质检)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g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两种t图象如下图:如下关系正确的为()a1a2a1a2b1b2b1b2t1t2t1t2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下图阴影部分面积更大A BC D16(2009唐山)已知mX(g)nY(g)gZ(g)的H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

9、Y的转化率降低17(2009四川理综)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溶液:Ca2、H、Cl、HSO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I、NOCNa2CO3溶液:K、Fe3、SO、NOD0.1 mol/L的溶液:Na、K、SiO、NO18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将小烧杯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使之平衡;在配制烧碱溶液时,将称量后的NaOH固体溶于水,立即移入容量瓶,将洗涤烧杯的液体注入容量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内有少量水;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

10、用标准液润洗;读取滴定管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A B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8分)(2008济宁二模)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氢氧燃料电池进行下图所示实验: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上图装置中,某一铜电极的质量减轻3.2 g,则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

11、如下:N2(g)3H2(g)2NH3(g);H92.4 kJ/mol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温度为T 时,将2 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20(14分)(2008北京朝阳)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冶炼、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1)工业用热还原法炼铁,写出由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的化学方程式:_。(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为铁锈(Fe2O3x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生产中可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中,当铁锈被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5)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_(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若电镀前铁、铜两极的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 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_mol。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