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52089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试卷 (语文科) 2020.5.15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要求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2、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场院/徜徉 泥淖/绰约 劲舞/劲头B歆羡/颀长 涟漪/旖旎 临帖/请帖 C采撷/谐美 斐然/菲薄 间距/离间D撰写/钻石 剽窃/骠勇 应届/应许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自1829年牛津和剑桥举行了首次赛艇比赛以来,这项赛事成了英国人乐于在复活节假期里观赏的传统体育“娱乐节目”。这两所让人仰止的世界名校的赛艇队对队员的选

3、拔相当严格,脱颖而出之人无一不是智力、体力都非常出色的“高帅富”,他们出类拔萃是毋庸置疑的。每次参赛,队员人人气得志满,誓夺第一,结果也很让人满意。A仰止 B脱颖而出 C出类拔萃 D气得志满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主讲的作品是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的个人魅力,百家讲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如潮,并捧红了于丹等一大批学者。B欧债危机从10月份开始恶化,某些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和金融系统的弹性存在不确定性,加上经济增长前景颓靡,这些因素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干扰。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

4、“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D广州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市住房保障管理委员会,加快建立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共决策体系,以更广泛地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经验。4.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 “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而“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语“爱智慧”翻译过来的。但是苏格拉底很谦虚,他说:“我不是什么智者,而只是智慧的爱好

5、者。”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郭登,武定侯英孙。正统中,从沐斌征腾冲,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朱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八月,也先拥帝北去,经大同,使袁彬入城索金币。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等出谒,伏地恸哭。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是夕,敌营城西。登谋遣壮士劫营迎驾,不果。明日,

6、也先拥帝去。景帝监国。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佯北,诱之入城。伏起,敌败走。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闸。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其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二年,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初,英宗过大同,遣人

7、谓登曰:“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衔之。及复辟,登惧不免,首陈八事,多迎合。寻命掌南京中府事。明年召还。言官劾登违召,鞫实论斩。宥死,降都督佥事。宪宗即位,诏复伯爵。登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改动)【注】土木:即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英宗前往大同亲征瓦剌失败,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月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硃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 旋:快速B. 是夕,敌营城西 营:扎营C

8、. 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 寇:敌军D. 及复辟,登惧不免 免:逃脱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王振不从,遂及于败 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 B. 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 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 C. 军气为之一振 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 D. 大破其军 及每至辄败,其气慑 7.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郭登战功卓著的一项是(3分)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 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 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 登去,大同人思之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

9、统十四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征,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前往大同。由于战况危急,郭登建议让英宗进入紫荆关,但王振并未听从。B.英宗被虏后,由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得知敌人行踪,于是率兵跟踪偷袭,大败敌军,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C.当初,元军统帅也先挟持英宗经过大同,派袁彬进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但在当天晚上又密谋派人劫营救驾。D.英宗重新即位后,将郭登定为斩首死罪,后来死罪虽被免除,但被降职为都督佥事。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复郭登的伯爵之位。9.翻译和断句。(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

10、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3分)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临江仙 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

11、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3)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 ,小桥流水人家, 。(柳永天净沙秋思)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古意盎然朱良志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作品。中国园林多是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曲径上偶见得苍苔碧藓,班驳陆离,又有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如在书法中,追求高古之趣蔚为风尚,追求金石之趣蔚为风尚

12、,古拙成了书法之最高境界等等。有的人说这是中国崇尚传统的文化风尚所使然,其实这是误解。这里所说的“古”,不是古代的“古”,崇尚“古”,不是为了复古,它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的复古思潮是不同的,那是以古律今,或者以古代今,而这里是无古无今,高古,是要通过此在和往古的转换而超越时间,它体现的是中国艺术家对永恒感的思考。二十四诗品有高古一品。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高古,就是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乎八荒之表。高古就是超越之境。高说的是空间超越,古说的是时间超越。高与卑对,古与俗对。崇尚高古就是超越卑俗和此在。在此品中,作者强调,若要悟入,需要“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要从“封”人所设置的障碍中超越

13、而出。此时,好风从心空吹过,白云自在缱绻,我成了风,云,成了天鸡的伙伴,成了明月的娇客。所以此一境界独立高标,在时间上直指“黄唐”,在空间上直入“玄宗”,超越了时空,在绝对不二的境界中印认。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中国艺术家喜欢这样的“道具”:苍苔诉说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顽石如同红楼梦中的青埂峰上出现的远古时代留下的奇石一样,似乎透露出宇宙初开的气象这些特殊的对象,将人的心灵由当下拉向莽莽远古。此在是现实的,而远

14、古是渺茫迷幻的;此在是可视的,而遥远的时世是迷茫难测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将人的心灵置于这样的流连之间,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虚实之间,展玩于古今变换中,而忘却古今。古人有所谓“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正是言此。这里的“抗”,就是“回旋”,一拳古石,勾起人遥远的思虑;一片湿漉漉的苍苔提醒人曾经有过的过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手将亘古拉到自己的眼前,将永恒糅进了当下的把玩之中。滤尽人的现实之思,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颇有意味的是,在中国艺术中,常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如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评明末画家恽向山曰“苍浑古秀”;周亮工读画录评陈洪绶画“苍老润洁”,认为作画“须极苍古之中,寓以秀好”。在中国艺术中,可谓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艺术家多于枯中见秀用思。如一古梅盆景,梅根形同枯槎,梅枝虬结,盆中伴以体现瘦、漏、透、绉韵味的太湖石,真是一段奇崛,一片苍莽,然在这衰朽中偶有一片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别具风致。像苏轼所说的“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那些枯木兀然而立,向苍天陈说着它们也有一段灿烂的过去。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