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086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 2012年10月,中国好声音落下了帷幕,节目中选手惊艳的唱功和导师们的精彩表现让人大呼过瘾。这档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A资讯传播 B大众娱乐 C政治论坛 D艺术欣赏2.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

2、彻底改变3.我国近代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九铁路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5. 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A“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6.19世纪

3、末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7.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露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8.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

4、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9、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10.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刊文发表“大众可座、稳快价廉”等字样,以资号召,并且说明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交通工具遭到

5、抛弃 B大众传媒推动出行方式变化C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11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12.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

6、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反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14.“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1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

7、主要原因是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16、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17.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

8、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8. 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19.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

9、鲁晓夫改革20. 近代历史的大量史实表明,要搞好经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都不能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资本主义历史上因此而失败的典型人物是( )A希特勒 B胡佛 C罗斯福 D里根21.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该机构的建立( ) 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 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2.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

10、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23.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24.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25.

11、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6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涨”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政策向“右转”是指()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

12、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27. 农业生产直线下降,农民有意缩减生产,他们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工人人数由250万降到140万,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和不满情绪。此材料可以用来解释()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 B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局限;C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 D“一战”后期沙俄国内状况28.右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

13、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29.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30.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摈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相同的局限在于()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