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029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一模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试题一历史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把民众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各自聚居在固定的区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 B按职业来划分管理 C实行社会等级制度 D实行郡县制13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C孟子的“性善论 ” D荀子的“性恶论”14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2、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15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A B C D 16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

3、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17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18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

4、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19“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少女”此类文学作品可能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0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21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

5、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冷战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22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解读错误的是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23德法两国认为,希腊等国退出欧元区可以成为一种选项;欧盟主席认为,缩小欧元区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严重伤害,以致联盟分裂。此事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遭遇空前挑战 B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C欧洲政治一体化加深 D欧元不符合各国需要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康熙年间以杨光先为首的大

6、臣指责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谋反,各省教士多受拘禁;罗马教廷反对利玛窦所开创的传教方式,发布禁约,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与拜孔,康熙帝谕令禁止洋人在华传教,西教从此禁绝,与西教并行传播的西学,亦告中断。材料二: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时仅仅印了1000册左右,但是传到日本后,多次重印,读书人几乎人手一册。书中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材料三:从詹天佑那一批幼童留美开始,清政府派出多批留美学生,主要学习船舶和机械;19世纪末大量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两党精英赴苏留学,接受苏联共产主义思想。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教遭禁的原因。(2分)联系史实说明利玛窦对中国

7、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4分)(2)分析材料一的做法对海国图志一书在中国的发行所产生的影响,(4分)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发行情况折射出当时日本对外部世界怎样的态度?(2分)(3)海国图志的思想同样指导了中国和日本近代化实践,但结果却不同,联系史实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4)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列国家当时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国人向外国学习的历程。(2分)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401840年间,英国本土人口从500万增加到1000万,海外人口从20万增加到700万,中国本土人口从8千万增加到4亿,海外人口几乎为零。此时期,英国地租维持基本不变,

8、中国地价和地租同步上涨2倍多,地主买田置地不易,佃农租地经营困难。材料二:18401940年间,中国南方沿海有一个县,本县人口从20万增加到50万,海外后裔从零增加到300万。材料三:贵州省1960年代外出务工人口几乎为零,2000年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务工,2010年有630万劳动力出省务工,占全省人口20%左右,有40多个县的农民工向家里汇款高于县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超市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廉价工业品,外国的石油、矿石、棉花、大豆、大米、小麦、混合饲料大量进口到中国。贵州的市场上有泰国大米、美国的豆油、进口混合饲料生产的鸡鸭鱼出售,大量石灰岩地区退耕还林。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

9、括指出英国和中国在17401840年间人口发展的不同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相同情形是什么?(2分)指出形成材料二情形的主要原因。(2分)(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贵州劳动力流向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此变化对该省所产生的影响。(4分)(4)17401840年间,英国如何利用外部有利因素实现强国目标?(6分)近三十年来,中国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竞争?(4分)2014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BDBCACDBCACA38

10、(26分)(1)禁教原因:朝臣指责;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必须采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大臣反对,中央与地方合力抵制”也可以给1分,“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只答其中一个意思就可以给1分,“罗马教廷改变传教方式”也可以给1分。)科技贡献:利玛窦在华传教,同时传播西方科学,例如把西方几何学和农学传到中国(2分);徐光启吸收了其中内容,编撰了几何原理、农政全书。(2分) (表述可以不同,但是意思必须包含“利玛窦把西方的几何、农学传到了中国” 或“使得中国科技有新成果,即那两大著作”这两方面内容。)(2)做法影响:材料一的禁教导致西学传播的中断;使国人普遍视野狭窄、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对

11、海国图志没有兴趣。(按层次给分:答出第一层次第一点指出禁教对西学传播的影响得1分,答出第二点指出国人对海国图志的态度给1分,两点答全得两分;答出第二层次能分析西学传播中断对国人的影响再得2分。两个层次都答全得满分。)日本态度:虚心接受外来文化,并且运用到富国强兵的改革之中。(指出“接受态度”1分,指出“运用于实践”1分,围绕这两层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3)不同结果的原因:中国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改变政治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同时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国、日本两个方面给分,各3分,意思相近即可。)(4)吸引留学: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

12、,新的共和体制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迅速发展,尤其中国甲午战败,国人认为日本掌握了富国强兵之术;俄国,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革命。(每一个国家2分,必须按不同国家分别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学习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先进的思想。(一个过程1分,只要表述到“技术或者器物、制度、思想或者理念”就可以了。)39(26分)(1)不同特点:英国,海外人口急剧增加;中国,国内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影响:英国,生产的土地成本低;中国,土地成本高,民众谋生困难。(也可以用“英国特点、经济影响;中国特点、经济影响”格式表述,经济影响表述为“英国生产成本低、中国生产、生活成本高

13、”也可以。)(2)相同情形:海外移民迅速增加。(表述为“大量移民海外”、“移民海外人多”等意思相近也可以。)主要原因:国门洞开,人地矛盾尖锐。(一点1分,共2分。“五口通商”、“打开国门”、“鸦片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等答案可以给1分。“人多地少”、“生活困难”、“谋生艰难”、“国内政治动荡影响生活”等答案也可以给1分。)(3)变化原因:改革开放的大背景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沿海地区大量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经济特区和开放区的经济迅速发展。(4分,分为4点给分,每一点1分,表述可以有不同,但是内容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城市化、沿海发展”

14、4个方面来表述。答到其他合理内容也可以酌情给分。)产生影响:缓解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加农民家庭收入;进口大量外国商品,满足民众生活生产需要;退耕还林,保护植被,缓解人口迅速增长与自然的矛盾。(4分,3点每一点2分,只要答到任意2点即可。表述可以有不同,但是内容主要围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退耕还林”的任意2点来表述。答到其他合理内容也可以酌情给分。)(4)英国实现强国目标:把握西方殖民时代,向世界各地殖民拓土,掠夺世界资源;利用广阔世界市场倾销商品,获取丰厚利润。(答案包括2大方面:围绕“殖民和利用海外市场”两大方面来描述。表述可以不同,1方面3分,共6分。)中国把握机遇参与竞争:把握世界经济转型的机遇;抓住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时机,实现与世界经济并轨;利用世界新兴经济体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每点2分,只要答到任意2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如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建立等都可以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