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1992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4.“西周的宗法制与领主分封互为补充,是城邦奴隶制向统一的封建古代国家过渡的必然产物。”可见,宗法制A.以分封制为政治基础 B.是古代城邦政治的产物 C.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D.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确立 2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B.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封邦建国26.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

2、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27.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 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场,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28.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

3、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宪政制度确立 D.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29.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A. B. C. D.30.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

4、,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31.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忘山庐日记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2.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

5、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33.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C.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34.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6、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冷战即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

7、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一级的“三法司”,即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它们之间是互相监督制约又互相钳制的关系。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未指定会同其他二司共同处理的,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般不必过问。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在京的案件,也由刑部审理。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

8、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对抗制则是陪审团制度之下的诉讼模式,目的是确保法官中立、陪审团相对独立。有学者认为,英国开创的陪审对抗式审判制度是普通法法系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大陆法系和其他法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检察制度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主要是一个公诉机关,这是其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一大特点。英国的警察制度是在普通法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地方性和平民化传统,体现了浓厚的英国特色。刑罚制度历经19世纪、20世纪的改革,呈现出重视犯罪的改造性、注重罪犯人权保护等特点,表现在废除死刑,减少监禁刑等方面。英国是法律援助制度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法律援助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蕴涵的理念

9、是为每一个人都能接近法律和正义提供保障,主要形式有法律咨询、法律协助和法律代理。王水明英国司法制度的演变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差异。(12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司法制度的特征。(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区域文明和政治文明角度谈谈你对中西方司法制度差异的认识。(5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道路,而

10、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45.(15分)【历史

11、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

12、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查临时约法,原为临时政府而设,自公布施行以来,于兹已二十阅月矣,其于国家之根本组织,固系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粗具规模;然于国家之政治刷新,要亦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横生障碍。综计临时期内,政府左支右绌于上,国民疾首蹙额于下,而关于内治外交诸大问题,利害卒以相悬,得失仅以相等,驯至国势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

13、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夫以吾国幅员之广漠,人户之众多,交通之隔绝,革命而还,元气凋丧,欲持急起直追之策,以谋闾阎一日之安,纵遇事假以便宜,犹恐有所未逮;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16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文件出台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6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

14、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