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1976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宝鸡中学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 文 试 题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 (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

2、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

3、,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

4、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

5、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1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D在明清时期,核雕因为构思和雕刻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

6、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明熹宗朱由校还亲自动手雕刻过。B核雕艺术品在明清时期成为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一步步转化的过程。B清朝中期开始,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

7、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还因其可升值取利。D随着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以及核雕收藏行情的始终看好,心灵手巧的核雕艺人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这也使得核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金史海陵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

8、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金史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

9、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金史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 选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达事宜 宜:事情B.臣逮事康宗 逮事:

10、逮捕伏事C.金史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 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D.有怨望语 望:怨恨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说明徒单恭贪鄙自私的一组是(3分)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 斜也编列围场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 强纳兀鲁为室尽夺查剌家财 岂千虑无一得乎A B C D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单恭是个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B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自己做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C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被谗有怨望事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又担任司徒,进拜太保,领三

11、省事,兼劝农使。D徒单恭之所以能逍遥法外,是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6分)10、补写出下

12、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 , ”,常被人们用形容亲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3)惟江上之秋风, ,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25分)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

13、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地里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

14、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身的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来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几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

15、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