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1895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试卷10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综合自测一、日积月累,运用自如 (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祈祷( ) 姹紫(yn) 红 故弄(xun) 虚 开tu( )眷( )恋 o 游 蹊qio2名句回放(10分)(1)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忧国之情凄凄,思家之心切切”的两句诗是 , 。诗的尾联“ , ”。诗人杜甫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2)“ , ” 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3)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最能表达爱国诗人陆游把金人赶出国土,使国家恢复汉唐强盛愿望的两句诗是“ , 。”(4)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3

2、. 语文实践 (6分)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明长城东起 ,西至 。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则俗语或诗句。人物: ;传说:俗语或诗句: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答:二、阅读之旅 (37分)(一)赏析春望(9分)1这首五言_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字_。(3)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_3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1)_4“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2)_5本诗作者的很多诗形象

3、地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你能举一例吗?(1)_(二)最后一课 郑振铎 (18分)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

4、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5、”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 ),格外的( ),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 )( ),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

6、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1)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

7、荡着。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3分)凫水( ) 眷恋( ) 啜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

8、中的括号中去。(4分)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默默无声 ( )心无旁用( )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2分)答: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2分)答:6划线句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7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1分)答: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三)晏子使楚(10分)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9、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杂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齐之习辞者也( ) 今方来( )何坐( ) 缚者曷为者也(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吏二缚一人诣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10、同。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1分)答:4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答: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1分)答: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答:三、写作天地(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暖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我爱我的家!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详略得当。答案:一、基础积累1祈祷 (q do) 姹紫(yn)嫣 红 故弄(xun) 玄 虚 开tu(拓)

11、眷( jun )恋 o(遨)游 Ch(诧)异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僵臣孤村不自衰,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鸭绿江,西至嘉裕关;人物:蒙恬等 ;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俗语或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略二、阅读(一)、1律诗_杜甫 ,子美2“破”写出了使人触目之景;“深”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3思国忧家之情。4略5登岳阳楼、三吏、三别、等(二)1(l)f浮(2)juan深切地留念(3)cho抽噎2亲切清朗镇定安详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5 “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

12、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三)1熟练 将要 犯罪 同“何”2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3想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4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5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6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