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1027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市宏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2、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

2、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根据表1完成34题。3、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4、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图4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56题。5、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C 15.5:24.5:60.0 D 37.6:24.5:37.9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

3、最高的是:( )A B C D7、图11阴影部分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A种植业B畜牧业C混合农业D林业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砍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9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根据下表所给资料,完成1011题。省区辽宁京津冀山东沪苏浙江福建广东人均GDP(元)1101710087940914413129061129311180第二产业占GDP比重(%)50.2146.9649.6950.2552.7443

4、.6550.3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9.0142.3135.4641.2736.2640.0139.26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190.350.100.460.600.401.3210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A辽宁 B福建 C山东 D广东11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京津冀 B广东 C浙江 D沪苏图1为我国2007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年产量(万吨)015010200图112该作物产量前四位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新、鄂、晋、冀 B新、豫、冀、川 C新、甘、冀、晋 D新、鲁、豫、冀13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省连续104天无有

5、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蔬菜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416题。14产生“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15“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1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7、西北干

6、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820题:阶段中国大陆、越南等地香港、台湾地区阶段欧美1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19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2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

7、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21.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2223题。22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 为商业网点选址23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

8、水变化趋势24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确的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25.“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不得分,选对一个得1分)26、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 )A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B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C注重短期利益,长期

9、利益可忽视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27、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A三北防护林 B晋煤外运C引滦入津 D退耕还湖还林工程28下列属于湿地资源的是:( )A河流 B麦田 C海洋 D沼泽29、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开发未开发利用。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30.、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的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合理进行排灌,

10、防止土壤的盐碱化C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D改良盐碱地、涝洼、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读”中哈石油管道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3132题。31该运输方式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优势是( )A投资小 B运量大 C连续性强 D灵活性好 32我国投资建设该管线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D增强能源供应安全图6图7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3-35题。图733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

11、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34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入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A环境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 C粮食短缺 D产业结构层次偏低_学校 班级_ 姓名_ 考号 _考场座位号-密-封-线- 三、综合题(共三道题,总分30分)36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读图13,回答问题。(共10分)(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 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 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3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3)粤北山区设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