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1025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2.3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第12题。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夏秋季多,冬春季少A.B.C.D.2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B. 融雪洪水C. 冰凌洪水D. 其他洪水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地形和季风气候特点可得出答案,为时间分布特点。第2题,由于我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加上台风的影响,使得暴雨洪水成为影响我国范围最广、

2、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答案:1.A2.A读“中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19782000年)图”,完成第35题。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未统计在内。3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均较大的年份是()A.1991年、1998年B.1990年、1996年C.1999年、2000年D.1985年、1995年4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的趋势是()A.平稳上升B.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C.平稳下降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5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洪水灾害多发的原因是()A.受季风环流控制,全年降水多B.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C.受台风影响次数多,雨量大D.受厄尔尼

3、诺现象影响解析:第3题,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1991年和1998年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均较大。第4题,仔细观察图示可以看到,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有增加的趋势,但也有个别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低于以前的年份。第5题,华北地区发生涝灾的原因是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答案:3.A4.B5.B6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有众多港口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沿岸为泥质沙滩人口密集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海防林密集A.B.C.D.解析: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我国东部海岸地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众多港口,这是造成风暴潮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海防林密集有利于减轻风暴潮

4、的危害。答案:D7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浙江省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大。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海底地震地壳运动A.B.C.D.解析: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大。答案:D五十多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完成第89题。8湖泊面积大量减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生物物种

5、增加加剧土壤盐渍化湖泊环境容量减小A.B.C.D.9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有()扩大水田面积退耕还湖加强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禁止在长江采砂A.B.C.D.解析:第8题,湖泊面积减小会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因此生物物种会随之减少,但与土壤盐渍化基本无关;湖泊面积减小,会削弱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因此长江的洪涝灾害会加剧,同时湖泊的环境容量也会减小。第9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的减小,主要是湖区的围湖造田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塞的结果。因此控制该地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湖、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答案:8.D9.B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6、一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受季风影响,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据统计,从1450年到1949年的500年中,淮北豫东平原发生水灾251次,平均两年一遇;发生较大、特大洪水61次,平均8年一遇。豫南发生水灾160次,平均3年一遇;发生较大、特大洪水41次,平均12年一遇。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是。(2)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3)除强降水外,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自然原因还可能有。(填序号)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上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段弯曲下游围湖造田中下

7、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湖”,成为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代表的河流流经郑州附近,据此可以判断出该河流是黄河;代表的河流流经南京,在上海附近入海,可以断定该河流是长江。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河流是淮河,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支流众多,且多分布在干流北面,长度大,而南面的支流很少且短。第(2)题,淮河位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带,要表述其降水特点且题目提示是从“灾害学”的角度来分析,那就要

8、考虑南方和北方降水的因素中可能导致洪灾的要素。南方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易诱发洪灾;北方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易于致洪。第(3)题,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有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江淮地区的梅雨),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乏天然入海河道(如淮河),地势低洼(如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如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结合淮河流域的特点即可解答。但要注意“植被破坏”融入了人类的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围湖造田”也是人为原因。第(4)题,对淮河流域的防洪措施,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利工

9、程;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第(5)题,重点分析湖泊的削峰补枯作用。湖面大,容纳洪水的能力强,植树造林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湖泊淤积,利于湖泊分洪、蓄洪。答案:(1)黄河长江北岸支流多而长,南岸支流少而短(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中游: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5)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形成旱涝灾害。“退田还湖”“封山植树”可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小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和地下水补给,

10、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能力提升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读图,完成第12题。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A.洪涝6、7月B.洪涝9、10月C.干旱4、5月D.台风7、8月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A.气候变暖B.红壤的改良C.大量施用化肥D.大力兴修水利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凤阳位于淮河沿岸,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加之降水变率大、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多洪涝灾害。根

11、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6、7月份淮河流域河流进入汛期。第2题,现今淮河通过治理,特别是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答案:1.A2.D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表示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干旱C.洪涝D.台风4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水利工程C.营造海防林D.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其中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等地区为严重区,可判定该种自然灾害为洪涝。第4题,注意题目要求为“收效较快”,因此应为建设水利工程,如修建水库和

12、蓄洪区等。答案:3.C4.B5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在下图中A处最容易出现()A.泥沙淤积B.泥石流C.洪灾D.滑坡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如果遇到暴雨天气,易出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形成洪灾。答案:C6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下图为“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地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甲地6月份易出现雨涝,乙地8月份易出现雨涝A.B.C.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雨涝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排水

13、不畅,易发生雨涝。同时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灾情较重。这里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甲地在8月份易出现雨涝,而乙地位于江淮地区,一般6月份易出现雨涝。答案:C7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答案:A8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温带气旋极地大陆气团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极地高压A.B.C.

14、D.解析:根据风暴潮的概念可知,其形成是由于强烈大风的扰动,而能够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有气旋和锋面。答案:A9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台风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台风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解析:台风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所以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而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也不如台风风暴潮强。答案:A10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解析:欧洲北海沿岸纬度较高,不能形成台风风暴潮;我国南方海区沿岸和南亚印度洋沿岸纬度较低,不易形成温带风暴潮。答案:B受2014年9月第16号热带风暴“凤凰”影响,浙江、福建沿海出现了一次风暴潮过程。据此完成第1112题。11该类型的风暴潮多发生在()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春秋季12下列属于该次风暴潮特点的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缓慢A.B.C.D.解析:此次影响福建、浙江沿海的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