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0361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田五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答案)两部分。 选择题写在第II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只交II卷。在第5页的相应位置写上班级、姓名、座号。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 )2.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3

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4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田、澳门、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6.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地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公转线速度不同 B地球公转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轴的空间指

3、向在一定时期内不变D黄道平面始终与地轴垂直7右图阴影表示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此图是从南极俯瞰地球 M地白昼长于N地 M点正处于黎明时 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A. B. C. D. 8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是( )ANBNCSDS根据材料完成911题:材料: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9“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同步椭圆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公转速度为( )A近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B近地点时公转线速度慢C远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D远地

4、点时公转线速度快10当“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之时,驻守加拿大首都渥太华(45N,75W)的我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要看现场直播的话,他们应该在 日 时 分准时打开电视机。( ) A23日5时05分 B24日5时05分 C24日7时05分 D25日7时05分11“嫦娥一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大致相等C开罗(东二区)烈日当空 D伦敦(0时区)烈日当空读右边一组地球的日照图,判断1213题:12表示同一日期的日照图有() A B C D 13有关a、b、c、d四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此刻太阳高度ab B此日正午太阳高度acCc与d永远

5、不会昼夜等长 D图示时刻,a日出14.读右图“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重要性的认识,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将20072008年设立为“国际极地年”。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分别是:中山站(6922S,7623E)、长城站(6213S,5858W)、黄河站(7855N,1156E)。据此回答第15题:15关于我国三个极地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 B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黄河站ADCBC自转角速度最快的是长城站

6、 D终年盛行东南风的是黄河站16读右图,当地球运行到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D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被冷高压控制17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的物理过程不伴随能量转换 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根据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我国某教授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18

7、.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可能是(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59月份 D.123月份19.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20.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除霉;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2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22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处

8、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处气压较处高,所以空气下沉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24.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25近地面的风向是( )A.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C. 与等压线平行 D. 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2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27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

9、律 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28与东亚盛行风向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的转换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样之间。29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B.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为块状C.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D.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陆地上30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 )A天气系统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B图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C图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D图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31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不具有( )

10、A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特点B雨热同期特点C降水具有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特点3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3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 冷空气在锋面以下 过境时气压升高 过境后天气转晴降水多发生在锋前A B C D 34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锋面系统的降水区域与其前进方向一致B冷暖空气相遇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C气旋的气流为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为下沉,易成云致雨D反气旋控制的中心地带多大风35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B气候变化

11、主要表现为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C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D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36我国南级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A向西北飘扬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37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气温无变化 B气温降低 C气温升高 D 气温忽高忽低3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任一地区气温都在升高 B区域性气候的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简单C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升高趋势高于全球升高趋势D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39.全球变暖与世界农业的关系是( )A.对农业生产有百害而无一利 B.能使全球农业生产稳定增产C.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将更加严峻 D.中低纬度地区的农业有可能增产4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A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C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41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下渗42下列河湖,没有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塔里木河B闽江C长江D太湖 43下列环节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A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和降水 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