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90251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复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创(chung)伤 漫溯(shu ) 悄(qio)然 颓圮(p)B箴(zhn)言 翌(l)年 藐(mio)视 佼佼(jio)者C饿殍(pio) 茎(jng)叶 浸(qn)润 咬文嚼(jio)字D莅(l)临 刀俎(z) 桀骜(ji o) 横亘(g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耽误 字斟句酌 梦寐以求 浅尝辄止 B噩耗 百折不饶 民不聊生 永保生机C耸峙 安然无恙 穷形尽像 毛骨耸然 D连绵 礼上往来 言简意赅 焦燥不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资阳籍将军邓强国的长篇小说虎啸边

2、关被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经新闻媒体一炒作,就被传得满城风雨,让无数资阳人感到骄傲、自豪。B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今天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的混乱现象以及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对防火问题总是不以为然,是造成“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人丢弃在滨江公园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垃圾点,分类处理。D昨天的故事,今日的历史。纵是时代变迁,但那些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英雄却永远印刻于我们的记忆深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

3、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全运会第一次在山东举办,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B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地扑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C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会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载货量和乘

4、客人数,进一步缓解京沪间的交通运输压力。D6月1日14时,一架载有228人的法航空客A330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去联系。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客机上航速测量仪出现故障引起的。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

5、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游览。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进献。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既:既然。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6、也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师不必贤于弟子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C、鲍叔事齐公子小白D、素善刘侯张良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A、B、C、D、三、(15分)10、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7、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译:(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 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词中所说的“心事” ;这首词主旨句是 。(4分)(2)这首词上下两阕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6题(16分)看 海李锐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满意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

8、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 装满了各色名牌或不那么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一些出名或不那么出名的歌星,把“文革”歌曲搜出来在嗓子眼里推来揉去地揉搓着。于是不由得就想,装在这么一副行头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遗憾。久居闹市, 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口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突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

9、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明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说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仔细回想起来,平生至今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

10、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是喧哗或是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只有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虽然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

11、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赤地千里的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赤地千里的河西走廊,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泡在自然环境当中却终生麻木不觉;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了悟了宇宙。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

12、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一份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的一个人和大海的相遇。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A作者认为在闹市有山有水有森林的公园,即使能在沉静时分令孩子投射情感,也难以让人获得关于自然的感悟,因为那毕竟不是真的大自然。B.作者认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中,先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称作“人文景观”的宝贵财富,而我们却没能认识到它们真

13、正的价值所在。C.第段中作者说“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一个“画”字赋予大自然寒暑易节的景象以艺术的气息,赞颂了自然的神奇创造力。D作者认为大自然是藐视人类的文明的,人类在自然面前会惊惧万分,俯首称臣,不得不接受自然的洗礼与教化,人类的语言在自然面前显得无力。E.在海边被浪花打湿的是一群人,作者却说“女儿开始了她自己的一个人和大海的相遇”,是想强调与自然的沟通是依赖个体的独特体悟的,其他人无法代替。13.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替女儿遗憾”?(3分)答:_。14.在第段中,作者说自己“平生至今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与自然这两次相遇的感受有何异同。(5分)答:_。15.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大自然的沟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分)答:_。16.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作者所说的“终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