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48247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星河丹堤花城规划说明书.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1、现状概况及规划情况1.1 区位分析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边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位于珠三角中心区域。项目地块位于南沙区中部,黄山鲁森林公园东侧,南面临近虎门高速,东面是沟通东莞方向的虎门大桥。1.2用地现状地块总面积为399508.5平方米,东西长1045m,南北宽572m。用地现状周边为丘陵山地,植被茂盛,中部凹地为流水井水库,北部有一条市政道路(登山路)横穿用地,东部分别有110KV高压线及220KV高压线各一条南北向穿越用地。用地现状标高36m至102m,高差66米(广州高程)。2、规划依据2.1规划依据1.南沙南沙岛分区控制性规划2.城市居

2、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023.广州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4.广州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篇)5.关于提供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穗规南函2010255号6. 相关国家规划设计规范。6.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006 3.总体布局3.1 方案特色构思 山地属于稀缺的房地产开发资源,正确的开发理念应该是:利用原有地形,将建筑依山而建,构筑出充满情趣的空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基地内有山有水,是项目最大的景观优势,我们在最大程度保护山体水体的前提下,利用显山露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设计手法,对本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依山就势,利用基地内高差,结合内外部

3、景观资源,塑造一个具有极佳景观资源,具有明显山地建筑特征,配套设施齐全的高端住宅区。3.2 建筑布局 规划小区总建筑面积为43.5152万平米,其中计容积率面积为31.9606万平米,小区为高层,多层及低层住宅产品相结合的混合社区。高层部分共12栋,其中10栋主要布局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基地北部,利于降低建筑成本及地下室的开挖。其余2栋布局在用地东南处,靠近流水井水库。低层住宅产品124栋沿流水井水库布局,利用地形地势,造就山地建筑风貌,同时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多层区共28栋分三部分布局:A.其中19栋布置在水库以北区域,多层布局在高层区与别墅区之间,做为过度类产品。B.5栋布置在水库以南区域,布

4、置在用地最南侧,相对位置较高,景观朝向均良好。C.高压线以东区域放置4栋,为相对独立的多层片区。3.3 公建项目布局小区内设计有会所两栋,幼儿园一栋,商住楼(底商)一栋。其中主会所设计在西侧主入口,作为小区主要公建形象。次要会所设计在公园路以北区域,结合地形,利用半地下室完全高于路面部分设计。幼儿园设计在高层区中部,毗邻登山路,独立出口,与住宅区互不干扰,方便接送。商住楼设计在小区西侧主入口,与主会所隔路相望,共同构成集中商业服务区域。本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考虑居民生活习惯和行为路线,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于小区内所中,方便安置区居民的使用。3.3 分区建设规划考虑分区建设,其中A1区包括低

5、层住宅26栋;A2区包括多层住宅4栋;B1区包括低层住宅8栋;B2区包括低层住宅44栋;C1区包括多层住宅3栋;C2区包括低层住宅15栋,多层住宅2栋,高层住宅2栋;D区包括低层住宅16栋,多层住宅6栋;E区包括低层住宅15栋,多层住宅9栋;F区包括多层住宅4栋;G1区包括高层商住楼1栋,高层住宅1栋;G2区包括高层住宅5栋;G3区包括高层住宅2栋;G4区包括高层住宅1栋和次会所;主会所和幼儿园单独分区。4.绿地系统规划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宅旁绿地、公共绿地、公建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构成,绿地率45%,其中公共绿地21900平方米,人均3.7平方米。 总图专业设计说明1基础资料:1建设单位提供的广

6、州南沙南国测绘有限公司2007年6月绘制的星河广州南沙项目1:500数字化地形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范围北侧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路的道路平面图及道路标高。2场地概述: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位于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之中。距虎门大桥较近,约十分钟车程。总用地面积约为39.95万平方米。此项目属于山地项目,场地标高较为复杂。总体呈谷地地形,景观资源丰富。用地南北向窄,东西向长,地形中间低,北面、南面、东面高,西面低,邻近水面地块较平坦。场地正中有一现状水库为记录在案的国家小2级水库-流水井水库,2007年07月01日所测水压线高度为44.59米;此水库的东侧有两个现状水塘,2007年06月25日

7、所测水压线高度分别为55.52米和55.63米;水库的西侧也有两个现状水塘,由高到低,一个2007年06月30日所测水压线高度为41.83米,另外一个2007年06月22日所测水压线高度分别为55.52米。此中间水系北岸的标高为38.1898.28米,南岸标高为36.26104.36,东岸标高为53.27113.27项目地块东北侧有110KV高压线穿过。3竖向设计:根据1:500数字化地形图所示的地形特征及场地标高,以及甲方提供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路的道路控制点标高,竖向设计中本着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处理好本场地与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减少填挖方量、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的工程量。此场地

8、采用台地式与平坡式布置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台地间通过挡土墙与边坡并与草皮及花、灌木等相结合的连接方式处理。挡土墙结构为重力式水泥砂浆砌块石,选择此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场地平整所开挖的石料;边坡上可种植草皮及灌木以保护边坡美化环境。结合现状地形通过提升水面标高将现有水库及现状水塘联系起来在小区中部,西侧处成中心水景;在此水景标高基础上结合山势,由湖边低洼处向南侧,北侧,西侧由低到高布置三个大的台地:沿湖台地,山腰台地,山顶台低,在这三个大台地的基础上再结合地形现状标高在设置若干个小的台地,每个台地相对平缓,有利于每个居住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场地内部道路最小纵坡为0.3%,横坡为1.5%。场地雨水考虑有

9、组织排水方式,即场地上的雨水通过布置的雨水口收集地表雨水,经过雨水管道有组织的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排洪沟系统。4交通组织及道路设计:依据场地内外环境条件,结合本项目场地的特点,在小区中央水系的北岸,设置一条贯穿东西向道路路面宽度为7米(道路红线宽度10米)小区车行主干道,在此道路的东西侧设置路面宽度为10米的道路与北侧的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路相衔接;为了方便高压线东侧的相对独立小区组团的交通,在此处设置另一出口与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衔接。小区的东侧,西侧,南侧的相对靠外侧设置6.07.0米宽的车行道与北侧的校区主干道相衔接形成环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均布置有6.07.0米的通道与环

10、状道路相连,从而确保了车辆的交通行驶和小区的消防通路要求。道路纵坡一般不大于8。主要道路的的转弯半径不小于6.0m。人行步道重视景观与公共设施的结合,行成景观与功能的合理衔接。沿湖步行林荫径,感受亲水情怀,人行步道、滨水步行道与深入到各个居主组团内的林荫步行道和小区公园,中部水景及其它大型设施等相互联结,形成网络状,组成居住区内较为完整的步行系统。 小区的停车充分利用山地建筑的特点,结合现状设置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减少土方工程量。小区内停车标准:机动车停车位配置按每户1个机动车位,1.8个非机动车位配置。 5管网综合设计:管线综合主要对用地内的生活给水管、生活污水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燃气管

11、道进行平面综合设计,并对雨水、污水管道的主要控制点进行竖向综合。电力电缆和生活给水管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通讯电缆和燃气管道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生活给水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燃气管道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路引入;雨水排入下游水库,污水管道排入黄山鲁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路的污水管道系统。6、防、排洪设施布置本区南面、北面山坡用地红线外须设截洪沟,按地势分段通过排洪渠系统排入小区内部水库-流水井水库,既能确保项目用地内建筑的安全使用,又能提供水库的水源,此设计由专业的防排洪公司设计。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面积ha39.9508

12、 100%67.8 其中不可建设用地面积ha8.306620.8%14.1其中高压线区域用地面积ha3.8116 9.5%6.5 登山路用地面积ha0.8405 2.1%1.4 水库用地面积ha3.6545 9.2%6.2 实际可建设用地面积ha31.6442 79.2%53.7 其中住宅用地面积ha24.4929 61.3%41.5 公建用地面积ha1.3148 3.3%2.2 道路用地面积ha3.6465 9.1%6.2 公共绿化用地面积ha2.1900 5.5%3.7 居住户(套)数户(套)1842居住人数人5895户均人口人/户3.2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43.5152 100%其中计容建

13、筑面积万平方米31.960673.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31002971.2%公建建筑面积平方米95772.2%不计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11.5546 26.6%其中地下车库及设备房建筑面积平方米108416 24.9%架空层建筑面积平方米71301.6%综合容积率0.80 实际容积率1.01 住宅毛容积率0.78 住宅净容积率1.27 平均层数层5人口毛密度人/ha147.6 人口净密度人/ha240.7 住宅建筑净密度%25.2%总建筑密度%16.4%塔楼建筑密度%2.8%绿地率%45%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219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3.7 地面停车位个304 地下停车位个1644

14、 总停车位个1948 规划用地平衡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平方米/人)1. 规划总用地面积ha39.9508100.0%67.8 不可建设用地面积ha8.306620.8%14.1高压线区域用地面积ha3.81169.5%6.5 登山路用地面积ha0.84052.1%1.4 水库用地面积ha3.65459.2%6.2 2. 实际可建设用地面积ha31.644279.2%53.7 住宅用地面积ha24.492961.3%41.5 公建用地面积ha1.31483.3%2.2 道路用地面积ha3.64659.1%6.2 公共绿化用地面积ha2.19005.5%3.7 配套设施一览表设施名称设施位置数量建筑面积(平方米)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