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8031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冲刺题四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2.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A.1951年B.1958年C.1966年D.1985年3.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选拔班干部C.关心学生身体健康D.组织教育活动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C.克鲁普斯卡

2、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考试D.作业6.现场教学是教学的()。A.主要组织形式B.基本组织形式C.特殊组织形式D.辅助组织形式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活动8.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A.加强德育B.发展智力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健康第一9.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C.知行统一

3、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0.学生在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时所体现的特点是()。A.灵活性B.自愿性C.实践性D.全体性11.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D.以语言传递为主的12.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A.田径B.体操C.球类D.武术二、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14.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三、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试评析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16.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1

4、7.如何转化后进学生?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18.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20.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1.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2.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做(

5、)。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23.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24.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练习B.感知C.活动D.思维25.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26.“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2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28.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

6、)。A.从众B.服从C.顺从D.暗示2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30.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A.积极人性观B.被动人性观C.消极人性观D.主动人性观六、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3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七、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是什么?35.简要说明从众行

7、为的影响因素。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36.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该题的关键是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然不说话,但慕名而来的人却很多,乃至于桃树、李树下出现了小路。它隐含了人的榜样作用。因此,应选择B。2.【答案】B3.【答案】A4.【答案】C【解析】该题有些考生容易将C项与D项混淆。D项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而题目要求中的“最早”应是“世界最早”。5.【答案】B6.【答案】D7.【答案】B【解析】该题的关键在于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

8、响。8.【答案】C9.【答案】D【解析】该题较为灵活,要求考生对四个选项(即德育原则)都理解,显然答案是D。10.【答案】B【解析】因为讲的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所以应该是“自愿参加”。11.【答案】B12.【答案)A二、辨析题3.【答案】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又要遵循教育规律。4.【答案】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它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解析】要把

9、握教育的三种起源观及其主要观点。考题经常涉及这部分内容。三、简答题15.【参考答案】(1)个人本位论认为,确定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3)它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忽视了社会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是片面的。16.【参考答案】教育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17.【参考答案】(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四、论述

10、题18.【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解析】该题是一道重点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发展规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们如何按这些规律做好教育工作。五、选择题19.【答案】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11、20.【答案】A【解析】关于知觉的选择特征特别容易出选择题,因此,要理解知觉每个特征的含义。21.【答案】D【解析】再认或回忆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22.【答案】B23.【答案】C【解析】此题要求理解智力技能形成的每个阶段的基本含义。24.【答案】A25.【答案】B26.【答案】B【解析】心境、激情和应激三个概念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心境较轻,激情较重,应激是高度的紧张状态,所以选B。27.【答案】A28.【答案】C【解析】应了解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29.【答案】B【解析】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30.【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

12、查几个心理咨询理论的人性观,比较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要知道积极人性观、被动人性观、消极人性观各属于哪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观点。六、辨析题31.【答案】错误。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想象的概念,突出“新”字。32.【答案】正确。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间较长,少则数日,长则数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指向特定对象。【解析】对于心境这一概念可从时间、强度和对象性三个方面理解。七、简答题33.【参考答案】(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

13、于引起和维持。(2)对兴趣的依从性: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4)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34.【参考答案】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5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35.【参考答案】(1)群体规模与特点。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2)社会支持。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