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7192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据高考试题特点 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 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一、2008全国卷的政治试题特点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

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

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

4、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5、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题中,只有微观与宏观相济,才能有效地降低高考因随机性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考的有效度、更加体现高

6、考的公平性。 1政治试题对微观的考查可谓是“无微不至”。如27题,考的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是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点,但就是这样一个知识点,高考中还是考了。再如33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本质区别,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区别”进行了细致的挖掘。这一类内容在高考复习中是极易为学生所忽视的。 2政治试题对宏观的把握可谓是“精心设计”。在文综命题中,一般会充分考虑到考点分布的宏观性,在设问上一般从宏观上把握,即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方面考虑。今年的文综政治试题就这样全面的考虑了:如38题的第1小题“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

7、,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第2小题“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第3小题“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是按照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顺序设计的。38题第3小题假如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体系不清楚,那么在这个知识点上会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对一个一个的哲学原理可能烂熟于心,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块)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学教材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把握的非常清楚。如果学了哲学常识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板块没有宏观把握,就是要让你

8、失分失得你心痛。推而广之,学生对政治学科三个年级的知识体系是不是都宏观把握了呢?政治试题中的这两个题目无疑击中了那些只会背零碎的知识点,而不会构建宏观的知识体系的学生的软肋。 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极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打着掌握主干知识的旗帜,“名正言顺”地忽视细微知识,造成基础知识上的漏洞;二是只见树立不见森林,复习中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无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学生的问题根子在我们老师。看了今年的政治试题,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了。 (三)知识与热点相随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均不回避热点,今年的政治试题表现非常突出。 1以热点问题为材料切入,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

9、用方式。今年的政治试题中直接以这种方式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有:党十七大报告(第24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26题)、经济全球化(第28题)、冰雪灾害(第29、30、31题)、超级稻新品种(第32题)、政治文明(第34题)、中日关系(第35题)、民生问题(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和我国重视抓好粮食生产)(第38题)等。 2热点问题隐性介入,以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反衬热点,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种方式。例如第39题的第5、6两个小题,好象跟热点问题关系不大,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两个问题跟200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再如第6小题中强调“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

10、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个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 热点背后有知识,知识背后有热点,知识与热点在今年文综政治试题中可谓是如影相随,这正是笔者读了今年的政治试题后感觉到的又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必须坚持双向进行、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由热点带知识全面挖掘热点背后的知识,实现热点问题知识化;更要重视由知识带热点努力寻找可以联系知识的热点,实现基础知识生活化。二、启示和复习策略(一)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基础知识成为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

11、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做到认真研究考纲,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复习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大纲中规定了167个考点,2008试题中涉及到十几个,不到考点总数的10%,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全面的考点知识。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二)关注现实、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高考试题往往以重大现实问题立意并作为问题的切入点。2008高考文综试题,在对热点问题的处理上,“

12、冷”“热”结合。但是热点问题较多且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全部应付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很热的问题。要关注学科知识中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民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与理论结合,回归教材,突出基础性,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常识性的知识给以必要的关注,避免完全时政化。(三)复习做好“知识重组”,施展“立体复习”做好“知识重组”,施展“立体复习”,是首选策略。最好构建新型的强调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专题复习模式:纵向延伸横向拓宽学科渗透强化训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理解为是章、节、框

13、题知识的简单压缩,需要找出联系这些知识点的主线,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比如复习“意识”时需要把意识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实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复述教材”,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必须构建知识体系、编织知识网络、突出知识主干,因为无论是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都在强调综合。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构建知识树,编织知识网,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成体,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手,一拉一条线,

14、一抓一大串,能够针对问题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整体把握,全方位思考。由于文综考查不求点全,但求点精,不求知识覆盖,但求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不求问题适应知识,但求知识适应问题。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全面把握,在复习时应突出重点。(四)培养答题技巧,突出做题能力,突破表达能力当前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下一阶段复习的首要任务。做题能力是核心,表达能力是外显。就做题能力而言,从我们现在的学生实际看来,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审题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

15、,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二是理论实际联系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要求学生在解每一个训练题时,都应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树立对于一个问题,你可以不写答案,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主要反映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上。长期以来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都是这一能力欠缺的表现。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严谨、精练、准确。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要求学生写意思完整的话、写有条理的话、写有专业术语的话、写有逻辑性的话,要求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错别字、减少不通顺的句子、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只有从这些最基础性的工作做起,才能逐步提高考生的表达能力。总之,解答高考试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要进行信息筛选,找准关键词,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要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作为解题的依托。最后,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真正落实新考纲的能力要求。责任编辑:孟建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