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5967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考前微专题:第2章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微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微专题6文意准顺,满分保证(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珅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谢)吉人,御史君之孙,将之官,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

2、夫,是尤余所望也。”(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1)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4分)译文:(2)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3分)译文:(3)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3分)译文:答案(1)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得分点:“捽”“火”,状语后置句及句意对)(2)(谢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得分点:“索”“纠”“逮”及句意对)(3)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得分点:“矜”“物”“卑卑”及句意对)参考译文我的家乡湘乡在乾隆时人才众多。如邓

3、笔山做云南布政使,罗九峰做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做御史。三人都是翰林出身,并且谢御史名震天下。当时和珅执掌国政,声势煊赫。他的家奴坐着高大的车子,横行于集市,肆无忌惮。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被世人称为“烧车御史”。谢吉人,是御史的孙子,将要赴任,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于是我拜手告诉他说:“古人学习,没有比寻求贤人来辅助自己更重要的了。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左清峙,他就是你的辅助。我听说江南是官员聚集之地,或许你因为结识青峙能够结交江南的贤士大夫,这更是我所期望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元)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朕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选自洛阳伽蓝记,有删改)注岐嶷:形容幼年聪慧。(1)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5分)译文:(2)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5分)

5、译文:答案(1)雄伟的计划没有实现,同谋者之间却产生了嫌隙,元略的兄弟四人一并遭遇灾祸,只有元略一个人逃命到了长江南岸地区。(得分点:“就”“衅”“罹”及大意)(2)元略说:“我全家遭遇祸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请允许我回到本朝,料理死者与生者的事。”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得分点:“乞”“叙录”“存没”及大意)参考译文元略生下来就很聪慧,幼年时就老练成熟,他通晓各种书籍,爱好道义孜孜不倦。北魏孝明帝神龟年间他任黄门侍郎。当时元乂独揽朝政,残害辅政大臣,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举义兵追究国君身边的佞臣的罪行。雄伟的计划没有实现,同谋者之间却产生了嫌隙,元略的兄弟四人一

6、并遭遇灾祸,只有元略一个人逃命到了长江南岸地区。孝昌元年,孝明帝赦免了被俘的梁朝人江革,请求让元略回本国。江革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我宁愿失去江革,也不能没有您。”元略说:“我全家遭遇祸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请允许我回到本朝,料理死者与生者的事。”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萧衍很同情他,就打发他回去。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

7、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

8、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译文:(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译文:(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译文:答案(1)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得分点:“径与欢笑造极”,省略主语;“府藏(f zn)”,肺腑;句意对(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得分点:“素”,向来;“缘是大扰”,省略句;句意对)(3)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能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

9、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得分点:“非独亦”句式;“僻远自放”,自我放逸、远离功名;“过”,过失、过错;句意对)参考译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舍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

10、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最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

11、)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能流传,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徐有功)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

12、私害公。”(选自欧阳修新唐书徐有功传)(1)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5分)译文:(2)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5分)译文:答案(1)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得分点:“按狱”,审理案件;“诬”,诬陷;“纵”,放纵;句子通顺)(2)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法律,不可因私人恩怨而损害国家法律。(得分点:“私忿”,私人恩怨;“公法”,国家法律;句子翻译正确、通顺)参考译文(徐有功)被起用任命为左司郎中,又转任司刑少卿。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救出了他。有人说:“

13、皇甫文备曾陷您于死地,现在您却救活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回答说:“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法律,不可因私人恩怨而损害国家法律。”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郑交泰,字协德。平岚乡人。交泰性英毅,善听断,能以片词析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南陵知县陈科联者,潮州人也。以赃钱六十千被论。时交泰署怀宁县,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交泰徐对曰:“按牍载,勒赈者五人。今五人欠缴谷六百余石,陈令果贪,岂索钱六十千而止?况陈令首捐米二百石,纵贪六十千之钱,何不少捐三十石之米,而作此

14、周折乎?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大人原籍浙江,今隶属下者不下十余员,平居未尝异视,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抚军默然。明日案定,从交泰议。知亳州时,滁州有高永威者,与其党八人横劫。旋获二人于定远县,据词,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一人枷杖发落而已。有司锻练周内之,以论斩七人题达。寻获四人,其词与前二人如出一口。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交泰抗言曰:“狱贵得情耳,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长揖而出。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选自香山县志)(1)能以片词析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3分)译文:(2)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3分)译文

15、:(3)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4分)译文:答案(1)(郑交泰)能够凭借片言只语判决疑难案件,在他把判错的案件改正过来的时候,即使是官位很高的人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也不能让他改变主张。(得分点:“析”“平反”“临”“夺”及句意对)(2)况且我看这件事情,与他的官职没有关系,何必要去徇私舞弊呢?(得分点:“察”“徇”,末句句式、语气,句意对)(3)抚军下文书让郑交泰审理这个案子,郑交泰坚持五个人处以死刑的意见,提刑非常愤怒,想用其他的罪名中伤他。(得分点:“檄”“执议”“中”,末句句式,句意对)参考译文郑交泰字协德,平岚乡人。郑交泰才智卓越,天性勇毅,善于听取诉讼而加以裁决,能够凭借片言只语判决疑难案件,在他把判错的案件改正过来的时候,即使是官位很高的人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也不能让他改变主张。南陵知县陈科联是潮州人,因为收取六十千的赃款而被判罪。当时郑交泰担任怀宁县知县,抚军平时就听说过他的才能,下文书让他审理这个案子。郑交泰发现了陈科联下属和家人作奸犯科的欺诈行为,陈科联应依照“在监督检查上有疏忽”的罪名定罪。郑交泰拿着判决的文稿去回复抚军,抚军声色俱厉地责备他说:“你要替你的同乡徇私舞弊吗?”郑交泰慢慢地回答说:“按照公文上的记载,陈科联勒索了五个赈灾的人。现在五个人总共欠下了六百余石应该缴纳的谷物,陈科联县令果真贪婪的话,难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