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59537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灵武市大泉小学杨术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作用单位:宁夏灵武市王家嘴小学姓名:杨术斌邮编:751400联系电话:13995395937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更多地出现在课堂上。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运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正文: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着相应的

2、变化,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更多地出现在课堂上。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运用的重要形式之一。一、数学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

3、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

4、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来看,也日益强调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在我们的课堂上,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已成主流。如, 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老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

5、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老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老师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老师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

6、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三、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很久以来,学生动手摆弄学具,找规律寻答案,已开始涉及实践活动。近年来,动手操作,再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的研究广泛深入地进行着。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的

7、实践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就已经实现了全员参与的主体性。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让学生自已动手拨针,得出不同的时刻,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中迎刃而解。2、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交际,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积极创设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十分有益。“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

8、展的。”儿童也正是在与周围人,特别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等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同桌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讨论这一类合作讨论式教学应运而生,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有几种剪法?”同桌两人一组,利用身边的工具和材料合作解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的一一对应式的教学形式,优势凸现出来,充分利用了同伴的资源,

9、实现了资源共享,师生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具有辐射性和弥散性,提高了教学效果。3、数学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自学能力的欲望。课改让广大教师如鱼得水,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课堂教学形式活了起来。比如,教师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在分数的引入时,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教师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资料,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上课时首先让同学们汇报查阅的情况,由于同学们的充分准备,“分数的意义”一课开始部分就相当精彩。这时,老师归纳小结:“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分数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独到的创造性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收集选择资料了解到分数产

10、生于劳动生产生活之中。大量的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4、数学实践活动能开拓学生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等,关于“问题”曾有一些科学家有过精辟的论述,如“问题”会引起学生思考、猜想和论证,“问题”促使学生发展。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步。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易拉罐标纸的面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反复

11、思考,得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创造的火花闪烁出来,学生也在其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的答案,一定会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升华,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求知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妨让学生试着猜想问题的结果。关于猜想,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相,他就把他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睡觉和搞小动作了。”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些老师已经开始尝试让学生猜想。如,大胆地猜一猜:“能

12、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是什么?”等,把学生引入问题状态,让问题与猜想紧紧相连。如果老师不断向学生发出问题,引导猜想,那么,学生就会始终处在学综上所述,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但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十分严密的学科。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是对人类思维实践的理性总结,也是对思维过程的形式概况,包括概括与判断、辨别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它们既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又是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习的主体地位上。1、选择有价值的实验内容。在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实

13、践研究,当选择的内容确有揭示知识内涵的作用和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时,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对于那些一看就可得到结果的内容大可不必拿来“兴师动众”。2、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过程中观察十分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分析,整理出通过实验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从而得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成数学的概念、法则等,进行理性思考,形成数学思想。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且有着巨大的潜力,学生又是独立的人,他们存在着个性差异。素质教育很突出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最充分最完美的显露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在群体中展现自己,发挥其主体性。其次,应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主民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其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才能实现。陶行知说:“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创造力是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限于少数而不能充分发挥的天才。”总之,数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充分体会到活动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