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2423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面 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 试大学刚刚毕业的李欣到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足足守候了几个月,总算有一家小型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答应可以考虑一下。这让李欣有些喜不自禁,眼瞅着乡下父亲给自己寄来的几百元生活费又快花光了,正犯愁呢!这不,时来运转,工作好歹有了眉目。最后一关是面试。连同李欣共三个人,全都是大学毕业生。下午两点半面试正式开始,当李欣敲开经理室的门进去时,胖经理正在连连打哈欠。胖经理随便问了李欣几个问题,便示意李欣坐到旁侧的一张电脑桌前,让李欣在15分钟内设计出一个相对简单些的软件程序。这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欣来说,无异于小菜一碟,于是李欣优雅自如地操纵着电脑,娴熟地进行着设计。正在此时,门忽然开了,进来一个衣衫褴褛的

2、乞丐,开口向里面的人行乞。李欣估计这是公司经理谋划好的一道加试题。在经理厌烦的驱赶声中,李欣紧走几步,递给行乞者一张50元面额的钞票。然后,返回去,接着做完了软件设计。对于设计的结果,李欣很满意,他美美地想,经理一定会欣赏他的杰作。可出乎意料的是,经理只是快速地扫了一眼,冷着个脸,什么也没说。面试的结果令李欣沮丧之极。他竟然没被公司选中!其余那一男一女也是相同的结果。言谈中,经理对他们每个人的技术都很满意,不满意的是他们像是约定好了似的对行乞者的馈赠。胖经理皮笑肉不笑地对他们三人说:“商场如战场,最应该考虑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业绩。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可一个偶然出现的因素却吸引了你们的注意力,

3、影响了软件制作成功的时间,这种员工并不是本公司需要的,请你们另谋高就!”李欣和另两名面试者猜得很对,行乞者确实是公司故意设下的一道考题。不过它不是用来测试他们三个人的爱心,而是检测究竟谁能够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文/杨进修 选自微型小说选2010年第6期,有删改)1.把握情节及主旨。试概括故事情节及作品主旨。2.分析人物形象。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欣,有人认为是胖经理,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析环境描写。本文没有自然环境描写,但其社会环境描写却较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请对此加以简析。4.个性阅读。假如你也是一名面试者,你会怎样应对乞丐行乞的事呢?参考答案1.解

4、题思路:找到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是关键,把这几个要素连缀起来形成一个句子,再从中提取出主题思想就可以了。答案:本文通过对李欣参加面试经过的描写,表达了某些企业过度追求“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的理念,但却缺乏社会爱心的主旨。 2.解题思路:要回答谁是主人公,应该先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并分析小说的主题。当然,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允许有不同的答案。答案示例:(1)主人公是李欣。小说以李欣找工作为线索,叙写了他的忧愁、高兴与沮丧,所以,李欣是主人公。(2)主人公是胖经理。小说中的“乞丐行乞”情节是胖经理设计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企业的

5、理念。所以,胖经理是主人公。(3)主人公是李欣和胖经理。没有李欣参加面试,没有胖经理的巧妙设计,就没有这个故事,也就无法体现小说的主题。所以,他俩都是主人公。 3.解题思路:题干中已经说出了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只要选一个例子作分析就可以了。答案:小说一开始说李欣到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足足花了几个月,生活费也花得差不多了。这短短的文字,却反映出当今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社会现实,突出了他们急躁不安的心情,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解题思路:认真阅读全文,联系文中内容,进行探研和创造,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答案示例:如果马上给乞丐钱,会让胖经理觉得做作,况且胖经理在一个劲地驱赶,我可以不予

6、理睬,做自己的事。面试后,可向胖经理略加解释:“刚才,我忙着做事,要不我会给那乞丐献点爱心的。”举一反三解答类似上面的小说训练题应把握下面几个问题。1.情节把握。要细致地梳理情节,完整地叙述表达,找到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要素,再经过思考、筛选,从而概括出故事情节及文章中心。答题时注意事件涉及对象的前后贯通,语言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2.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对人物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的分析,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2)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3)把小说中的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思考和发掘人

7、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及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试题的常见答题模式是:“是一个的人”,“文章表现了的性格特征”。但就上面第2题来看,是问谁是小说主人公,所以要注意答题方式的变化。3.分析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于:(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奠定情感基调;(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展示世态风情。答题时注意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要有针对性。常见的答题模式是:“通过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突出了,表现了”。4.个性化阅读。主

8、要题型有:(1)谈感想、看法和启示;(2)对文中的内容提出建议或进行探究;(3)发挥联想和想象,列举相关材料或补写有关内容。答题时要做到“合理”,须防止两种毛病:一是思路展不开,二是丢开原文不着边际地去谈。补写类的题,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符合作品语言风格。专题演练第1车厢在唐诗中割麦刘怀远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田开始泛黄,心里便火烧火燎。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星期天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说,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

9、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说,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老王说,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女儿说,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小菊一身西装套

10、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好啊。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会儿,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去挑野菜。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

11、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青年们雀跃,说秋收时一定要组织我们再来哟!小菊说,大家上车吧,大家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做此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老王。老王说,你发的工资?小菊说,不,是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 。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用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

12、时候再看吧。旅游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选自小说选刊2009年第11期)1请将下列与情节相关的内容填写完整。开端:割麦的条件发展: 高潮: 结局:希望秋天再来2悬念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你能说说本文是怎样设置悬念的吗?3你认为这篇小说透视出的积极思想是什么?4小菊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5说说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6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使前后文连贯起来。第2车厢第八棵馒头柳刘心武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

13、不回头张望。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14、。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

15、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选自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小说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有什么作用?2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的丈夫为什么会在“她”表白“你急死我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4小说末尾以“儿子”的发问收束,请你根据文意探究一下“她”抹眼泪的原因。 参考答案在唐诗中割麦1在唐诗中割麦;帮忙倒给钱 2本文设置的悬念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