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1706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戴锦初滁州市教研室安徽 滁州239000一、总体概况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内容和范围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的要求,重点考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必修1、必修2和选修1、选修4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突出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学校和化学教师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推进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二、试卷结构特点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依据安徽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其中必考部分包括化学

2、1、化学2两个模块,选考部分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与生活两个模块。选考模块内容各以5个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生可任选一个模块进行答题。设置选修模块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理、化生合卷为科学基础,化学试题总分为50分,选择题15题共计30分,解答题4题共计20分。表1: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化学卷(共50分)(必答题,包括14小题,共40分)选考模块共计10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16-25小题,10小题共计20分43、44、45三小题共计15分46小题,共5分26、27、28、29、30小题,共10分26、27、28、29、30小题

3、,共10分表2: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考查知识点、内容分步及考试水平题号题型知识点章节考试水平分值16选择题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硫和氮的氧化物初中化学、必修1第4章第3节A217选择题原子核的构成及关系必修2第1章第1节A218选择题盐的分类、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初中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B219选择题物质的分离-过滤、蒸馏、萃取及溶液的配制等实验基本操作必修1第1章第1节B220选择题元素基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必修1第2章第3节B221选择题离子共存问题必修1第2章第2节C222选择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必修1第1章第2节D223选择题锌-石墨电池的

4、基本原理必修2第2章第2节B224选择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必修2第2章第3节B225选择题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初中化学;必修1第2章第1节;第4章第1节D226选择题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1第4章第1、2、3节A227选择题微量元素与营养平衡选修1第1章第3节B228选择题材料的分类与性质选修1第3章第1、2、3节B229选择题食品添加剂的选择选修1第2章第1节A230选择题正确使用药物选修1第2章第2节A226选择题生命中基本营养物质选修5第4章B227选择题同分异构的判断选修5第1章第2节B228选择题官能团-醛基的性质选修5第3章第2、3节,第4,章第2节C229选择题有机反应的主要

5、类型选修5第2、3章B230选择题依据有机物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性质选修5第2章第1节,第3章第1节C243填空题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必修2第1章第3节;必修1第3章第1节、第4章第3节B544填空题乙醇与乙酸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必修2第3章第3节C545填空题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必修1第4章第3节C546计算题生铁中铁含量的测定及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必修1第1章第1节、第3章第1节D5三、化学试题分析滁州市8个县(市、区)分成7个考点,实行交叉阅卷,对市直两区和定远县考点等距各抽样300份试卷,样本总量600,有效样本594。试卷人均分33.3,及格率63.3%难度系数0.67标准差11.3;表1为学

6、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表2为分数段分布情况:表1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满分值222222222222222平均分1.671.71.461.851.291.161.231.531.631.651.931.131.111.951.91难度系数0.840.850.730.930.650.580.610.760.810.820.960.560.560.980.96标准差0.740.720.890.520.960.990.980.850.780.760.380.990.990.30.41区分度0.440.480.550.380.460.510

7、.410.510.530.530.160.450.620.210.21题号43444546分题号12312312312满分值12222122132平均分0.651.091.150.791.30.5811.160.721.120.58难度系数0.650.550.570.390.650.580.50.580.720.370.29标准差0.510.890.980.930.870.50.990.80.461.310.9区分度0.590.740.710.660.720.560.710.640.510.680.61表2:抽样学生分数段分布情况:根据抽样统计数据结果,现对化学试题评析如下:1试题覆盖面广:体

8、现化学学科基础的主干知识,围绕基本概念、元素以及化合物、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电化学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平衡、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知识等内容来展开,内容涉及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2试题体现教育性原则:试题紧扣课本,不惟课本,贴近生活实际。如“化学与生活”试题,则重点体现化学与“营养”、“药物使用”、 “环境污染与节能减排”的密切关系,倡导健康饮食,培养环保意识,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突出体现化学的实用性。3突出对基本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2014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的实验题包括19、25、45小题,共9分,不仅注

9、重考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与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图表分析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4从总分情况看,高分人数较多,成偏正态分布;其中部分低分学生,解答题呈现空白状态。试卷中46题学生得分普片较低,本题需要在分析图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反应我们在教学中在落实“双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观察、识图、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选考部分26-30题考查内容是化学与生活与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基础知识,文科学生多数做化学与生活部分,理科学生多数做有机化学基础,从得分情况看学生普片得到高分,试题的区分度比前面的基础题还低。后面的解答题难度控制的较好,真实地考出了学生的化学学科

10、素养和水平。四、教学建议1、注重实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方法与能力,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要。从课改区化学学业水平考试题来看,探究实验的考查在试卷中所占比例逐渐加大。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最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灵魂。2、注重主干知识教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复习教学中应围绕着物质组成、结构、元素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主干知识。

11、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形成能力的载体,也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更要当作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要注重将基础知识融入到新颖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兴趣,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能力。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的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训练题要求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且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解题思试题。4、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的,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

12、关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5、注重用化学的语言表达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阅卷统计来看,学生文字表达能力非常差,特别是用化学的语言表达化学问题,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学生化学用语、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通过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表达一练习的机会。6、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试卷分析看出,学生学业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存在应试教育(为高考成绩)的倾向,这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并照顾“优等生”与“差生”、农村生与城市生、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并且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良好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化学课堂,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化学学业水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