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0220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七)(语文)第I卷(6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现在,“拷问”一词经常见诸各类媒体。有人撰文对这种用法持反对意见,认为“拷问”即拷打审问,其“语义先天性地带有或多或少的暴力色彩”,现在媒体不约而同地用带有“封建暴力”色彩的词,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对文章中所倡导的“语言丈明”,彻底根除“封建暴力”意识,笔者深表赞同。然而,这与“拷问”等词语的使用,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个语言问题,应该从语言的角度加以讨论。我们知道,词语是社会文化观念的客观反映。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历史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2、以后,是否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把原来带有时代色彩的词语都抛弃掉,而创制新的词汇系统?当然没有必要!因为“新”是“旧”的自然演进,新的社会生活、新的文化观念、新的思维意识,都是对旧的社会生活、旧的文化观念、旧的思维意识的继承与发展。同理,反映时代特征的词汇系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变,“旧词”完全可以变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词”。“拷问”是个古词语,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帮中就用过这个词,此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有句云:“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听拷问罪人。”其中的“拷问”即指拷打审问。喜欢看古戏剧、古小说的人都知道,“拷问”在古代确实是“一种很残酷的暴力行为”,“往往是受刑人皮开内绽、鲜血淋漓而

3、不得不招供,甚至屈打成招”。但是,这已经成为历史,在现在的文明社会里,“刑讯逼供”是不允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违者即构成“刑讯逼供罪”,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这种背景下,“拷问”一词即成为一个历史词,其本义“拷打审问”便失去了适用基础。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现在人们“旧词新用”,让“拷打审问”引申指“时社会上某些负面现象的产生的责任及社会根源进行严厉追究”。这种“新”用,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媒体上“这个词屡屡出现”便是明证。那么,“拷问“一词的“旧词新用”,是否会让人联想到其旧义的“封建暴力”色彩,从而影响现在构建“和谐

4、社会的大环境”?不会!因为如今用的是“新义”,在新的话用环境中使用“新义”,客观上会限制对“旧义”的联想。比如“鞭策”原指用鞭子拍打,今指督促、激励;“腰斩”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今指把同一或相连的事物从中割断;“枪毙”本指用枪将人击毙,现今也比喻建议被否决或文章不予发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现在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谁会联想到其原义而感受到了“暴力”色彩?就算真有人看到这类词语而想到其原本的意义,说不定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呢!就“拷问”一词而言,时一些不合理的负面现象,从精神层面进行“拷柯审问”,这不正符合人们所期待的“公平正义”吗?对社会上不合理的理象尽管大

5、胆地“拷问”吧,这绝对与“封建暴力”无关。(选自咬文嚼字2011年第12期,有改动)1下列关于“拷问”的表述,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拷问”即拷打审问,是古代审讯犯人时一种很残酷的暴力行为,今天仍是一个带有“封建暴力一色彩的古语词。B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禁止刑讯逼供的背景下,“拷问”的本义已经不存在了。C“拷问”一词的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今的语用环境中,已经由原来的“拷打审问”演变为“严厉追究”。D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各类媒体从精神层面上进行全面而深刻地反思,“拷问”一词渐渐流行起来。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6、项是( )。 (3分)A本文开篇引述“有人”对各类媒体热用“拷问”一词提出的批评,目的要为作者进行再批评而树立靶子。B第段是过渡段,作者名义上赞同“语言文明”的意识而实际L否定“有人”的观点,自然过渡到对自己观点的阐述。C在段中,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论证了语言演变、现代词语来源和“拷问”新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D最后三个段落与第段紧密呼应,就媒体中大量运用“拷问”一词提出自己看法,认为媒体用得完全正确。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新的词义都是对旧的词语意思的引中和发展,因此“新词”都是“旧词”的自然演进。B“旧词新用”是因为原来的意义失去了适用基础,如果

7、不派生新义就不能被人们接受。C一些本义具有“暴力”色彩的词在新的语用环境中使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D人们在使用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词语的“新义”时,一般会限制对该词“旧义”的联想。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昭始十岁

8、,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

9、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

10、,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要领B多自效军门效:献,尽力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5.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C夫晋,何厌之有?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3分)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12、。译:(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译:(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译: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两题。(8分)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此词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蕖:荷花。8.黄诗苏词写景的内容和抒情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说明。_9.黄诗苏词都有一个“凉”字,但“凉”的含义与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_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

13、五小题)(5分)(1)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孟子曰:“ _,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3)丛菊两开他日泪,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5)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7)_,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8)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太阳的话 (日本)岛崎藤村 “早上好!” 我向太阳隐身的地方致意。没有回答。今天仍旧是太阳隐居的日子。 让我在这里写下一点自己记忆中的事吧。我第一次发现太阳的美,并不是在日出的瞬间,而是在日落的时刻。当时我已经是18岁的青年了。当时在我的周围,虽然也有人教给我对大自然的很淡然的爱,但是没有人指给我说:你看那太阳。我在高轮御殿山的树林中发现了正在沉落的夕阳,为了分享那从未有过的惊奇与喜悦,我发狂般地向一起来游山的朋友跑去。我和朋友二人,眺望着日落的美景,在那里站立了许久许久。那时充满在我胸中的惊奇与欢乐,至今仍旧难以忘怀。 然而,更使我难以忘怀的,乃是我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