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9601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28分)(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

2、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严重不足(应该整体性思维综合分析缺水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北京卷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答案】C【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整体性下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问题 图

3、3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解析】6.A 本题考查考生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中提供的纬度和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其主要分布在10S20S,结合非洲气候特点,可以判断该流域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7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解析】7.B 本题考查考生自然地理特征。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而板状

4、根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地区的乔木特点,其树干长。8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解析】8.A 本题是考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在赞比西河上游地区,根据其高度表和图中上游河段有大量沼泽分布,可以判断上游河段的干流流速缓慢。因为在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地区才容易形成沼泽。其支流分布较长,流速平稳;本区域应该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海拔高度不高,不可能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解析】9.B 本题是考查自然带形成差异的原因。在非洲

5、南半球20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距离海洋不远,都以高原为主。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大兴安岭西侧 D. 西经130度附近【答案】7.D 【解析】该题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了四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原因、自然带、气象灾害、农业等知识点。 根据表中资料:地纬度较低、雨热同期且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应为热带草原气候,而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应为亚热带

6、或温带气候,选项A错误;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且夏季多雨,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亚欧大陆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气候,选项B错误;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一月、七月降水相差不大,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气候,而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选项C错误;地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结合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西海岸较高纬度(4060N),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选D.8. 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析】根据上题判断,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

7、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9.下列关于、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地较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地较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答案】B【解析】根据第7题判断,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地更容易发生旱灾,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广东卷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 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

8、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地理一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生命的摇篮,孕育着万物茁壮成长。1.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 C“

9、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 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海南卷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68题。6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7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

10、水C冰雪融水 D地下水8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福建卷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布说明其成因。(7分)(2) 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3) 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3分)(4)

1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答案】37.(37分)(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

12、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淤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江苏卷 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