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9595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古诗词汇2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古诗词汇编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早春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有约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2、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3、插茱萸少一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李白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曾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

4、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悯 农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 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

5、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

6、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

7、到客船。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寒 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游子吟(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

8、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乐游原(李商隐)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如何赏析文章语言一般说来,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修

9、辞。初中语文要求了解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可使语言产生鲜明的效果。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语言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使柳树也有了“灵性”,感到炎热的威胁,以柳树的病态烘托天气的炎热。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杜鹏程夜走灵官峡)此处缩小夸张,将“天”说成只有“巴掌大”,突出了工地环境的恶劣。2、词语。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看。一般说来,文学作品,

10、特别是叙述类文学作品,宜赏析动词、形容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而应用性作品,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宜赏析副词或其它修饰、限制语的表意准确、严密。3、句式。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试看下列例子: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语言运用“假设+比喻”的句式,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它所以成为重要港口的道理。4、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

11、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如: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语言通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5、语言风格。文章的语言风格往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文章语言追求生动形象,优美感人。但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如: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语言运用“洗洗”“补补”“一水”这种口语化色彩浓厚的词语,表达出战士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6、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

12、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深意,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如:春江水暧鸭先知。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暧”,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7、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也称为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此种语言的赏析应与文章整体结合来看。试看下列例子:进行语言赏析时,宜采用三步答题法,即“指出语言特点举例简要分析例子”。若能准确做到这一点,也就能有效而精辟地赏析语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