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9575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考试大纲第一大部分:政治文明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西汉)郡县制于封国制的并存3)(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4)(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科举制的发展5)(元朝)行省制度6)(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7)(清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严酷的文字狱 (三)古代选官制度 1)(两汉)察举制 2)(隋唐)科举制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4)(明朝)八股取士(四)地方行政制度 1)(秦朝)郡县制 2)(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2、 3)(元朝)行省制度 4)(明清)僧官制度、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五)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1)契丹兴起和建国(蕃汉分治制度) 2)金的建立(猛安谋克制度) 3)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八旗制度)二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的经过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背景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3)马关条

3、约及其影响4)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辛亥革命之“严守中立” 、国民大革命之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帝国主义的干涉 、日本大举侵华:1)“九一八”事变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瓦窑堡会议4)“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8、抗日战争:1)“七七事变”2)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3)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4)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9、内战爆发之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农民阶级的政治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

4、、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口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2、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1)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历史意义和教训)2)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背景: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经过: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严守中立”和 “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意义: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3)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内容和影响)3、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

5、高潮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工农武装起义、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3)人民解放战争(背景;主要事件: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和“双十协议”、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结果: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获胜的原因)4、各阶级联合斗争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爆发和经过、历史意义) 2)国民大革命(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国民革命的发展(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收回汉口九江英租

6、界);国民革命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背景:日本的逐步扩大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主要事件:抗日战争的爆发(七七事变)和国共联合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百团大战、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新课标)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

7、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近代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四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会议) 2建国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之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战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5“文化大革命”(开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6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

8、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五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1)两汉: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2)隋唐:和新罗的往来、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和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往来 3)明清:郑和下西洋、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2、近代屈辱外交 1)晚清:南京条约附件之五口通商章程、天津条约之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合约之外务部、使馆区、镇压反抗等 2)南京临时政府之告友邦书 3)北洋军阀政府:五四运动背景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卅反帝爱

9、国运动高潮之反帝要求;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4)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之系列协议;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之废除治外法权 3、新中国外交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2)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3)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六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简况和各民族关系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2 秦汉1)秦朝统一之征匈奴、越族; 2)(两汉)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3隋唐1)突厥崛起和衰落2)从回纥到回鹘3)靺鞨和渤海国4)南诏的崛起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4两

10、宋时期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2)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3)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4)蒙古的兴起、忽必列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5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明清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2)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3)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4)“改土归流”5)台湾府的设置(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东北地区:靺鞨和渤海国之黑水、渤海都督府;元朝行省制度之辽阳行省;明朝疆域图之奴尔干都司;清朝疆域图之黑龙江、盛京、吉林三个将军辖地;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 2)西南地区:秦朝统一之管辖珠江流域;西汉西南夷与百越之设置郡县;唐朝南诏的崛起

11、之册封云南王;元朝统一之忽必烈征服大理、行省制度之云南行省;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3)西北地区:西汉张骞通西域之西域都护的设置;唐朝突厥崛起和衰落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之平定噶尔丹叛乱、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安置土尔扈特回归;清朝疆域之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 4)西藏地区:元朝行省制度之宣政院;清朝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西藏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5)台湾地区:元朝行省制度之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台湾府的设置;马关条约之割台湾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开罗宣言;“将革命进行到底

12、”之国民党败退台湾;“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海峡两岸的交流。3、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大团结 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 2)各民族共同繁荣七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年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1) 革命的背景与进程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三级会议和大革命的爆发2)革命的进程: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布宾派统治时期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3美国的建立(独立战争) 4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5美国内战6中国辛亥革命 7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之二月革命(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之权利法案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年宪法、第一届联邦政府、美国内战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之1791年宪法、吉伦特派统治时期之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拿破仑帝国之系列法典、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巴黎公社背景之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4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统一之第二帝国的建立 5俄国民主政治建设:俄国年改革、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之二月革命 6日本:明治维新八中外重大改革、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春秋时期的变法、地主阶级的改革 1)古代:战国时期的变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3)近代:晚清三次新政:洋务运动;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14、资本主义的改革)中国:康梁推动的戊戌变法)俄国:年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美国、日本和西欧的改革、社会主义的改革)中国:建国初之土地改革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成就、走自己的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高举邓小平的理论伟大旗帜、世界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和东欧(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九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1、社会主

15、义兴起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列宁主义的诞生2、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苏联的建立 B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3、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期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4)东欧的变革 5)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史) 6)东欧剧变 7)苏联解体十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两次大战、三大格局)1、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4)华盛顿会议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