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539426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把纪律和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让“讲规矩、有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一 在“四讲四有”价值体系中,“讲规矩、有纪律”强调的是正本清源、知止而行.对党员干部而言,既是做人做事、为官从政的基本准绳,也是衡量其作风形象的尺度标准.我们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党的纪律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松散的、没有纪律约束的政党是无法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一次重申:“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可见,在党的

2、建设的各个时期,党中央对党的纪律建设态度之确切、贯彻之坚决都是鲜明有力的.当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有序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再谈“讲规矩、有纪律”,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敬畏之心看待规矩.讲规矩,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规矩.“规”和“矩”是古人用来校正方圆的两种工具.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了.史记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是“左准绳,右规矩”,意思是说,夏禹是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进行测量,规划治水方案的.延伸到现代汉语里,“规矩”一词,用作名词是指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或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用作形容词就是指人的言行端正、讲礼数、

3、有教养、有素质.简而言之,“规矩”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或者说是规范人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讲规矩,共产党人为什么更要讲规矩?规矩的产生,源自人类自身的利益发展需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按照法学家的说法,规矩就是人类为了保证不在相互争夺中毁灭,总结提炼事物规律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因此,好的规矩,总是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合乎道理为基础的.规矩表面看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但其根本上是对人的利益的一种保护,每个人在以规矩约束自己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和安全.朱元璋曾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

4、为赏识,称赞其见解独到.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领导干部身陷腐败泥潭,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所以说,讲规矩关键要有敬畏之心,把握好“畏”与“德”、规矩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明悟“自律的,才是自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的道理,党员干部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才能收获精神的自由、物质的自由、干事的自由.以底线思维严守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毛泽东同志说过:

5、“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当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重重挑战,在党中央正风肃纪、惩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时时处处将纪律规矩意识立起来、树起来,在头脑中为自己划上一道红线、标明一条底线,只有坚守了底线,才会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定力、一丝冷静、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党纪国法内化为心中的戒尺、外化为自律的行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要破除“无知”的误区.一些领导干部常拿“无知”充当挡箭牌,认为只要是

6、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约束就可以不用去遵守,以无知才能无畏来掩耳盗铃.其实无论是党纪还是国法,都是客观存在的,“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无知只会增大触犯党纪国法的风险,如果已经越界还不自知,只会错失自我挽救的机会.所以,领导干部讲规矩、不逾矩,贵在知其可为与不可为,万不可有“无知者无畏”的思想,如果目无法纪、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违法犯罪就是迟早的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到:“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二要明晰“有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的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的范畴中.在“度”的量变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

7、;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注意分寸”、“掌握尺度”,也就是要“适度”.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只有不逾“高线”,守住“底线”,才能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才不会在迷迷糊糊中犯错,触碰纪律规矩的刚性要求.三要秉持“知止”的自觉.古人说:“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止”,也要知进退、明得失,不铤而走险,不贪得无厌,时时留有余地,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反观近些年一些落马的贪官,正是没有参透“知止”的道理,为追求权势不择手段,为聚敛钱财无所顾忌,自以为机关算尽、万事尽在掌握,殊不知

8、早已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党员干部唯有以“知止”为始,自觉接受纪律规矩的约束,方能以“有得”为终,经受住各种考验,做到终身不险、止而有得.以自律精神砥砺作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经常是看到别人的“问题”容易,看到自己的“短板”不易,最难做到的就是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共产党人所发扬的自律精神,是一种政治定力,一种政治修为,也是一种淡泊心性、超然物外的政治品格.古人说“归咎于身、刻己自责”、“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党员干部应常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祛除心中块垒,守护精神净土,保

9、持淡然气度,才能真正做到知而行、行而恒、恒而达.自律体现在修心、修身、修德的方方面面,对党员干部而言,关键是要心正、言正、身正.所谓“心正”,就是要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时刻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立身之本,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恪守择善而从的政治情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多一些浩然正气,少一些私利羁绊,始终以“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的古训自律自省.从这几年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正是由于弱化了党性修养,动摇了理想信念,面对物质诱惑和风险考验,思想麻痹、心态失衡,最终陷入泥潭、酿成大错.这方面的警示不可谓不深刻、不惨痛,我们须臾不可放松丝毫.所谓“言正”

10、,就是要“择言而出”、“敏于事而慎于言”.现在很多人把言论自由当成一种“时尚”,歪曲理解言论自由等同于自由言论,信口开河、肆意妄言,甚至编造谣言、以谣传谣,滋长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政治立场上把得住、守得牢,对各种言论加以辨别、去伪存真,言谈举止要看对象、看场合、看时机,也要注意方法、注重分寸.当然,“慎言”的同时也要“敢言”,要勇于不违事实说真话、不违良心说公道话,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发声亮剑;在谋划工作上,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公道正派,保持浩然正气.所谓“身正”,就是要牢记“规矩权衡不可枉”,做人做事要“权衡”再三,不可罔顾纪律规矩.明代

11、理学家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不难理解,这里所说的“善怕”,并非指懦弱、胆小怕事,而是要对纪律规矩心存戒惧,如此才能言行适当.所以,律己归根到底就是检身正己的过程,任何时候都自觉把自己置于规矩之内,时刻紧绷纪律规矩这根弦,“思”而出乎理智,“行”而有所顾忌,不做出格之事,不受无功之禄,不失举止之态,不违行为之信,这样,就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就能够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观念等侵蚀不被裹挟,就能够把“讲规矩、有纪律”作为一种行为养成和行动自觉,最终行稳而致远.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律发言稿二 规和矩,是过去木匠用来画圆和方的两种

12、工具,现在多用来比喻标准、准则、法度.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论述.纪律,是指一个团队、集体为保证正常工作和秩序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和条文.50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曾经给兰考全县党员干部立下“唱戏、演电影办集体和其他娱乐活动,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向社会摊派”等干部十不准的规矩,并且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这些规矩.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一个单位的所有人员,在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上,不允许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口无遮拦、乱评妄议,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在维护集体荣誉上,不允许自由散漫、目无组织,无中生有、恶意中伤,道听途

13、说、传播谣言,端单位的碗、砸单位的牌子.这就是规矩.至于纪律,是带约束性、强制力的规章、条例,比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这些条例的条款都规定了具体情形,不能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违犯了、做错了要受到处理、处罚,这就是纪律.淮南子讲: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当前,大多数共产党员是讲纪律守规矩的,但从近年来全国和一些地方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破坏党的政治规矩、无视党的政治纪律的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我们一些党组织不重视纪律建设,认为只要党员干部不违法犯罪,违反纪律是小事,造成纪律松驰.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知晓掌握不够,一知半解,糊里糊涂

14、,直到踩了红线、挨了板子、受到处分后,才知道自己违规违纪了;一些干部对纪律缺乏敬畏意识,对纪律规定置若罔闻、不以为然、不当回事,搞“四风”无所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严重危害党的肌体.讲规矩、有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只有长期坚持严格的规矩、严明的纪律,才能打造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只有在好的政治生态下,全体党员干部才可能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抓发展、搞服务;只有好的党风、政风,才能催生好的民风,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促发展. 基层干部讲规矩有纪

15、律发言稿三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正确履职用权、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把纪律和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让“讲规矩、有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做到“讲规矩、有纪律”,首先要明确规矩意识和纪律要求.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规矩”一词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为何总书记一再强调规矩意识?因为“规矩”是

16、我们党克服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历经95年艰难曲折的奋斗,正是靠着讲规矩,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总章程.把学党章党规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就是要把党章这个总规矩立起来,使全体党员尊崇党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当前,全区上下正在积极开展“讲规矩、有纪律,做纪律合格的明白人”专题学习讨论,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自觉做到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持之以恒砥砺自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要求.做到 “讲规矩、有纪律”,必须注重问题导向,深刻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突出强调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的方针.规矩和纪律的标尺立起来了,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了,关键是要对照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查摆,一个一个分析,彻彻底底不留死角.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化,在风险考验面前打了败仗.有的政治纪律意识薄弱,对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见怪不怪,对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