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5391209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双管立杆脚手架由于经济性不好 很少使用 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 双排脚 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 高度超过50m的双 排脚手架 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 度不宜超过50m 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 应采用 双钢管 分段卸荷 分段搭设等措施 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 可靠性差 本次修订 中予以取消 2 3 规定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0m的依据 1 根据国内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及对国内脚手架的调查 立杆 采 用单管的落地脚手架一般在50m以下 当需要的搭设高度大 于50m时 一般都比较慎重地采用了加强措施 如采用双管立杆

2、分段卸荷 分段搭设等方法 国内在脚手架的分段搭设 分 段卸荷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可靠 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2 从经济方面考虑 搭设高度超过50m时 钢管 扣件的周 转使用率降低 脚手架的地基基础处理费用也会增加 3 参考国外的经验 美国 日本 德国等也限制落地脚手架 的搭设高度 如美国为50m 德国为60m 日本为45m等 4 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 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 wk z s w0 w0取n 50的值 修改为 wk z s w0 wk 风荷载标准值 kN m2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规定采用 s 脚手架

3、风荷载体型系数 应按本规范表4 2 6的规定采用 wo 基本风压值 kN m2 应按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附表D 4的规定采用 取重现期n 10对应的风压值 5 6 7 8 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 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 双排架 取5kN改为3kN 约束平面外变形 强调连墙件的重要性 对连墙件的计算写 得更明确 计算部分 根据现场施工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 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 此次修订弱化 了开敞式脚手架 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 设高度做了调整 9 计计算项项目荷载载效应组应组 合 纵纵向 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变形永久荷载载 施工荷载载

4、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载力 型钢悬钢悬 挑梁的强度 稳稳定与变变形 永久荷载载 施工荷载载 永久荷载载 0 9 施工荷载载 风风荷 载载 立杆稳稳定永久荷载载 可变变荷载载 不含风风荷 载载 永久荷载载 0 9 可变变荷载载 风风荷 载载 连墙连墙 件强度与稳稳定 单单排架 风风荷载载 2 0kN 双排架 风风荷载载 3 0kN 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修改为0 9 原来是0 85 满堂支撑架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 荷载组合与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的规定 10 补充了与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相关的 内容 包括结构体系 构造要求 荷载取 值

5、设计计算等 规范中将此类支架体系 划分为满堂脚手架 顶部荷载通过纵 横 向水平杆传至立杆 和满堂支撑架 顶部 荷载通过立杆顶端的可调顶撑传至立杆 二种体系 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间距 5m 细分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和加强型 满堂支撑架 11 1 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 在作用极限荷载时 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可能破 坏形式是以连墙件为反弯点的脚手架平面外大 波整体失稳或脚手架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 弯曲失稳二种形式 通常情况下 脚手架的破 坏表现为前种形式 其承载力由平面外大波整 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 但是 如果脚手架 的步距过大 超过二米 立杆段的稳定承载 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12 影响脚

6、手架结 构承载力的主 要因素 跨距和排距 连墙件的布置 方式和间距 立杆截面面积 和步距 13 2 双排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公式 以不组合风荷载为例 脚手架立杆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式中 N 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 A 脚手架立杆的毛截面 面积 f 钢材的设计强度值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 稳定系数 由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换算长细比 0 查表或由公 式 确定 l0 k h 扣件的偏心距很小 脚手架有一定高度 底部立杆 接近轴心受力 计算时视为轴心受压构件 14 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 结构 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 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每个 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

7、绳或钢拉杆与 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 钢丝绳 钢拉杆 作为附加保险措施 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 计算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锚固型钢悬挑梁 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15 16 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内容 悬挑梁的强度 悬挑梁的挠度 当无有效支撑体系时悬挑梁的稳 定性 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 的强度 压点处楼板承受锚固负弯矩时的抗弯强 度 悬挑梁前端支点下混凝土梁 板 的承载力 17 1 木楔楔紧 图6 10 5 3 悬挑钢梁楼面构造 图6 10 5 2 悬挑钢梁穿墙构造 18 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公式

8、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 计算公式 式中 Nm 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型钢筋拉 环或螺栓的拉力设计值 19 Al U型钢筋拉环的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 有效截面面积 mm2 一个U型钢筋拉环 或一对螺栓按两个截面计算 fl 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 规定 取fl 50N mm2 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 对 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 其 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0 85的折 减系数 20 构造要求 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 U型 钢筋拉环 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 或硬木楔楔紧 型钢悬挑梁固定端

9、应采用2个 对 及以上 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梁板固定 U型 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 板底层钢筋位置 并应与混凝土梁 板底 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 其锚固长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21 6 10 6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 钢压板连接固定时 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 100mm 10mm 宽 厚 当采用螺栓角钢 压板连接时 角钢的规格不应小于 63mm 63mm 6mm 6 10 7 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 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 定位点 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 6 10 8 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 楼板的

10、 厚度不宜小于120mm 如果楼板的厚度小 于1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 22 悬挑钢梁前端应采用吊拉卸荷 吊拉卸荷的吊拉构件有刚 性的 也有柔性的 如果使用钢丝绳 其直径不应小于14 使用预埋吊环其直径不宜小于20 或计算确定 预埋吊环应使用HPB235级钢筋制作 钢丝绳卡不得少于3 个 悬挑钢梁悬挑长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m能满足施工需要 但在工程结构局部有可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局部悬挑长 度不宜超过3米 大悬挑另行专门设计及论证 在建筑结构角部 钢梁宜扇形布置 如果结构角部钢筋较 多不能留洞 可采用设置预埋件焊接型钢三角架等措施 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 不得设置在外伸阳台 上或悬挑板

11、上 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定位点可采用竖直焊接长0 2m 直径25mm 30mm的钢筋 或短管等方式 23 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 每一纵距设置一根 不允许有连梁 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 置 锚固悬挑梁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实测强度等 级不得低于C20 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 不得 设置在外伸阳台上或悬挑板上 否则应采 取加固措施 24 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加强型满堂支撑架 1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体系 25 满堂脚手架定义为在纵 横方向 由不少 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 水平剪刀撑 竖 向剪刀撑 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 该架体 顶部作业层的施工荷载通过水平

12、杆传递给 立杆 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 满堂支撑架定义为在纵 横方向 由不少 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 水平剪刀撑 竖 向剪刀撑 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 该架 体顶部的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传给立杆 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 26 满堂支撑架可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二种 当架体沿外侧周边及内部纵 横向每隔5m 8m 设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 剪刀撑 且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 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8m时 定义为 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当连续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5m 连续 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 撑的间距不大于6m时 定义为加强型满堂 支撑架 27

13、当架体高度不超过8m且施工荷载不大时 扫地杆布置层可不设水平剪刀撑 满堂脚手架的支撑布置同普通型满堂支撑 架 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 施工 层不得超过一层 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 宜大于3 当高宽比大于2时 应在架体的 四周和内部 水平间隔6m 9m 竖向间隔 4m 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 当无 法设置连墙件时 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 固定等措施 28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满堂支 撑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3 当高宽比超过本 规范附录C所给限值 2或2 5 时 应在 支架的四周和内部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 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 9m 竖向间距应为 2m 3m 自顶层水平杆中

14、心线至顶撑顶面 的立杆段长度a不应超过0 5m 29 2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结构性能 支撑体系设置完善的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 撑架 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 为 以水平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方 向的架体大波整体失稳 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 通常情况下 架体的极限承载力由架体大 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 当架体的 步距过大时 立杆段的稳定承载力可能低 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30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 撑架的破坏形式和脚 手架结构很相似 都 是以某一水平刚度较 大的支撑层做为反弯 点 发生结构的大波 失稳 因此 在计算 方法上可以归为同一 类 31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

15、架结构的破坏特点 显示 剪刀撑体系及其布置决定了其对架 体大波失稳的约束作用 从而将很大程度 上影响到架体的极限承载力 分析表明 影响架体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立杆的纵 横向间距 立杆的横截面面积 所支撑架体的面积 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的布置方式和数 量 纵 横向水平杆的步距 架体上活荷载的加载方式 32 3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稳定性的计 算部位 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时 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当架体的步距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有变 化时 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 还必须对出 现最大步距 最大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等 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 尚应计算集

16、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 满堂支撑架尚应计算顶层立杆段 33 4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计算方法和计 算公式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设计承载力确 定方法和双排脚手架完全相同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计算方法和计 算公式上也和双排脚手架完全一致 立杆 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式中 由考虑架体整体稳定因素的换算长细比 0查表或由公式 确定 34 l0 k h 或 l0 k h 2a 用于满堂支撑 架顶部立杆段 其中 h 立杆步距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满堂脚手架和满 堂支撑架考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 数 由规范查得 a 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 心线至顶撑顶面的长度 其值应不大于 0 5m 当0 2m a 0 5m时 承载力按线性 插入确定 并取其较大值 根据以上公式 可以验算计算部位立杆的稳定性 35 所不同的是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在计 算立杆轴力时考虑的施工荷载相对复杂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结构体系在布置上 和脚手架结构不同 应根据不同结构布置 查得相应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和计算长度 附加系数k 36 目前对高大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研 究尚少 对结构特性 特别是剪刀撑的数 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