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38191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全解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 期中检测题 (9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舢板(shn) 矜持(jng) 驳船(b) 堆栈(zhn)B.吞噬(s) 湍急(tun) 狂澜(ln) 浸淫(jn)C.蜀山(sh) 钳制(gn) 应和(h) 抖擞(su)D.屐齿(j) 丛莽(mng) 旌旗(jng) 黄晕(y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气势磅礴 窃窃私语B.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园 月白风清C.世外桃源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半功倍D.四面楚歌 铤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合神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2、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词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B.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空谈误国

3、,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B.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C.能否根治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D.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5.古诗文默写。(4分)(1)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江南春绝句)(2)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3)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4)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6.名著阅读。(7分)(1)“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

4、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事件) ;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3分)(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 的外貌描写。(2分)(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

5、不少于30字)(2分)7.综合性学习。(7分)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2分)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赞成赞成较赞成老师赞成较赞成保留意见家长赞成保留意见反对共同趋势:(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2分)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能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分)示例:奔放

6、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东北某学生所写)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本诗是一首 (体裁),作者 ,字 , (朝代)人。本诗押的是 韵,全诗的韵脚是 。(3分)9.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B.本诗多用对偶句,如颔联、颈联,对仗极为工整。C.全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D.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国叹己的情怀。

7、10.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1.请你再写出一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不少于两句)(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4分)塔克逊的春天你每天匆匆行走在绿色大地上,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一株小草的存在,甚至小草常常对着你微笑,你也视而不见。其实只要你想看,把眼光随处一抛都能看见草儿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在西藏岗巴县境内一个名叫塔克逊的军营里,一年四季却丝毫看不到一点绿意。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官兵们正在整队会操。突然,一个列兵的声音:“报告,排长,我脚下有一株正在冒芽的小草。”列兵的右脚悬在半空中。操场上的呼吸忽然停止了一秒钟,继而队列里有蜜蜂般的声

8、音在嗡嗡地盘旋。官兵们都朝排长蹲下的地方聚拢过来,一星点绿色冷不防地擦过他们蒙尘的双眼,好像暗夜里落下来的一颗星辰。“果真如此,春天来了!”排长趴在地上,发出激动的声音。“快来呀,快看啊,春天真的来了,塔克逊长草了。”列兵听到排长认可那是一株发芽的小草后,双手做喇叭状,扯开略带山气的嗓音向着远处的雪山一阵狂喊。这株小草就像星球上突然掉下的天使一样,让官兵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细如爷爷左下颌的那一根胡须。那天,就是因为这株小草的出现,塔克逊的军营有史以来延长了会操时间。收操的时候,连长宣布了一条不成文的纪律:“大家听着,我们塔克逊的官兵盼望小草的心情就像盼望女人

9、一样急切,如今它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就再也不能让它消失掉,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像呵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一样去呵护这株小草,大家能不能做到?”“能!”官兵们哄然大笑道。“记住,谁碰坏了小草,就罚谁休假带十盆花回来。”连长又补充了一句。列兵连忙把那株小草移栽到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里。官兵们把罐头盒放进了连长的房间。从此,列兵拥有了一个最光荣的职务护草卫士。阳春四月,花影绰约,蜂蝶翻飞,而海拔5300米的塔克逊却还是白雪皑皑,雪峰林立。自然界馈赠官兵们的仅仅只有一棵草的春天,但大家都已学会了珍惜。那些散落在小山坳里的铁营房,顺着山坡一层一层呈梯级格式。棉衣、棉裤、棉帽、大头皮鞋把这里的官兵严严实实

10、地包裹起来,每天如此。即使是这样,在这里当兵的人,内心依然有一颗望春之心,他们一定能在严寒的包围中冲破冰雪,让春天的气息像他们铿锵的脚步一样缓缓地踏步而来。每当太阳升到山顶,官兵们就抱着那株小草,站在阳光里,唱着歌儿,向远方的妈妈问好。每当想起那株小草,我就想起生命的颜色;想起生命的颜色,我就想起塔克逊的春天。生命只有在这个高度上跋涉过以后,你才有可能意会到5300这个数字的高低、轻重和色彩。关于塔克逊的这株小草究竟是如何诞生在塔克逊的,至今仍是个耐人寻味的谜。塔克逊的官兵仅为一株小草而感到满足,我知道这个春天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本文有删改)12.文章一、二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文来说

11、,这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13.阅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故事。(3分)14.对一株小草的呵护,从官兵们的动作中是可以看出来的。请找出文中能表现官兵呵护小草的动作的词句。(3分)15.“果真如此,春天来了!”请结合语境体会排长说这句话时的心情。(3分)1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语句进行赏析。(2分)“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细如爷爷左下颌的那一根胡须。”(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倾听草木的呼吸曹 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

12、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

13、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14、。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纯真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