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535850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中职职职职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教学改革的三个模式1厘清思路“一二三” 一个核心提高质量 两条主线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 三项保证政策保证、管理保证和规模保证 行动路径“一二三” 一根主轴落实行动 两个轮子中职10项行动计划和高职五年发展计划 三篇文章校企合作、中高职协调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 改革背景逻辑主线杭州样式一、改革背景:职教发展步入了体系建设新阶段 2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教育部强调,“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是今后中职教育发展的基调。 提高质量,就是要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对接、教

2、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基础能力建设,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当前,要更加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 3(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做中学、做中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感知认同、模仿练习、熟练协调、反馈校正和创新创造几个阶段,要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训练才得以形成;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技能必须在生产一线实践中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4(二)更加注重文化

3、课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校教学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青一代下班后,穿上西装、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她进一步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光掌握一门应用技能与技术太单一了。从现在开始必须把他们当做重点高中与大学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他们补上职业与人文素质方面的短板,为将来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在关注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5 (三)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两大目标,争取八个升级 继续加强校园文化

4、建设,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文化建设、体育艺术建设,使我市中职学校有更多的“美丽校园、快乐学生、幸福教师”。积极开展“阳光学生”评选,成立篮球队、足球队、合唱队,经常组织各项活动和竞赛。扩大和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文化+技能”、“规范+特色”、“名师+团队”、“内涵+外聘”的学校发展模式。 61.实现两大目标学生具备两种能力 即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形成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为其毕业后能够适时转岗、持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需要工作转变为工作需要学生,让学生获得尊重赢在职场。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校做出两大贡献 即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改善民生做出贡献,成

5、为区域或相关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和当地人民群众提升就业技能和生活质量优先选择的教育机构。实现“两个满足”。72.争取八个升级 校园面貌从“1.0版本”发展到“2.0版本” 学生面貌从“消极”走向“阳光” 技术水平从“简单”走向“复杂” 学校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队伍建设从“平庸”走向“优秀” 文化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社会评价从“消极”走向“积极” 政府评价从“可有可无”变成“不可替代” 8两条主线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一)改革创新 1.改革“四个模式”。围绕提高质量,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加快改革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增强发展活力。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

6、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落实,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此带动其他改革。 2.创新“四个环节”。以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专业设置,建立动态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健全政策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有效监控质量;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教产结合。9(二)加强建设 围绕提高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实施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高办学水平。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或称“工学教室”、“实操教室”),进行一场深刻的教室革命,创设知识学习、技能

7、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做的协调统一。 10 三项保证政策保证、管理保证和规模保证(一)政策保证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当前特别要克服“地方没有中央热、执行没有政策热、企业没有学校热”的现象。 11(二)管理保证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基础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通过人才需求预测、学校和专业布局的优化,实现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2010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五个方面9项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8、为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强化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三)规模保证 通过继续统筹高中段教育,合理布局、东西合作,实现规模的巩固和扩大。 12行动路径“一二三”一根主轴落实行动 职业教育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既已定,剩下就是如何贯彻执行落实到位的问题了。在可预见的10年到30年内,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政府层面、政策环境,还是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上,都能够按照既定方针贯彻执行不走样。 13 两个轮子中职10项行动计划和高职五年发展计划 当前教

9、育改革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克难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相互掣肘,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是退步。 在体系建设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4 三篇文章校企合作、中高职协调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历了由初始到成熟、从生存到壮大的发展阶段后,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认识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而人口红利不断减少带来的用工荒,更会使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的合作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可以预见

10、,校企合作将由职校“一头热”向校企“两头甜”转变,校企联姻将从“一厢情愿”变成“两情相悦”。中职学校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15校企合作优化模型:U=Zf(H、Q、X) 校企合作水平(U)取决于不同经济体制下的政府(Z)主导功能,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H)的指导作用,取决于企业(Q)不同发展阶段的参与水平,以及学校(X)主体等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其中每一个因素变化,都可能影响校企合作“U型曲线”的水平。而在当前,重点要强化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意识,促进各要素变化,来提升校企合作水平。这种提升将会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16 积极探

11、索地市级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构建一个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当前,首先应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十个衔接”。 17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时代

12、要求。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后两年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架构,力争10年内建成完整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8二、教学模式改革(一)两个启示1.一份调研报告给全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劳动者获取职业技能的途径的调研报告”告诉我们, “提速经验积累”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档升级的关键,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不是“学得”而是“习得”的,不是靠教育、培训或其他途径就能培养的。 2.从“万有引力定律” 公式得到的启示 mMF=G r219(二)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

13、逻辑主线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主线由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教学评价的转变等六部分构成。1.教学理念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要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努力将“教师传授中的学生的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做”。强调教师的脚手架功能,双师结构,双师素质。 20中职学校六个“不是而是”办学策略不是“追求理想”而是“面对现实”不是“改变学生”而是“改变自己”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 不是

14、“求同”而是“存异”不是“赶走学生”而是“留住学生”不是“关门办学”而是“开放办学”遵循四个教学理念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学生适合怎么教就怎么教” “学生适合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 212. 教学环境的变化 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或称“工学教室”、“实操教室”),创设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做的协调统一。 223. 教学内容的变化 从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

15、课程转变为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的技术学科课程。 技术学科是指为完成某一职业领域的任务所需的诸多学科知识的集合。传统的学科课程技术学科课程从纵向的角度对知识的分类 从横向的角度对知识的分类以理论为主线,伴之以实践以实践为主线,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以陈述性知识为纽带以程序性知识(技术)为纽带单一的学科常常表现为综合的学科23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1)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坚持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2)课程结构:积极推进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 公共课程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

16、发展服务。 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精简传统教学门类,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原则上每个专业确定5种左右核心技能,设置58门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努力为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服务。根据不同专业每个专业设计70100个左右的“教学项目”,其中60个左右为必修,40个左右为选修。 24 推进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改革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材,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依照国家教学计划和职业岗位标准开发教材。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

17、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形成素材多样、动态更新、应用灵活的课程包,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学校依托各自优势专业统筹合作开发数字化资源,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校内、校际和社会开放共享。 25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通过精选课程内容,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要求层次化,解决好教学时间短缺问题。大力开发选修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选择余地。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求,即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学生个性的要求、教育自身和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因此,在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8、: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传统的刚性化课程框架结构转变为现代的柔性化课程框架结构,将传统的大批量服务转变为现代的个性化服务。26构建“山”形或“丌”形的课程框架结构设备概论显示器原理电视机维修VCD、DVD维修 设备概论设计与工艺检验与维修新型小家电 制冷原理电冰箱维修空调器维修冷库制冷工艺 设备概论设计与工艺复印机、速印机原理与维修新产品概论新产品生产工艺企业生产流水线企业现场管理音像设备专门化课程电热电动设备专门化课程制冷设备专门化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专门化课程 新产品企业专门化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仪表与测量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概论电子电器产品市场与经营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电

19、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基础 钳工技术电气基础 机电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语文 数学 外语 计算机基础 物理 德育 体育 274教学方法的变化 强调信息的双向传递,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学生与教师间的信息传递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双向的信息传递由于有了反馈,因而是较为可靠的传递方式。交流活动要有交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国外职教界行之有效的行为导向教学,主要由角色扮演方法、案例分析方法、计算机模拟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方法等组成。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本质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做。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28 (1)理实一体的教

20、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按照生产服务实际设计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训和“三明治式”教学模式。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工作过程导向等实践教学,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模拟场景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动态学习;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真实性;建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实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4)技能竞赛的制度设计

21、。29 充分发挥技能大赛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在组织实施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克服只抓少数几个尖子学生的现象。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把学技能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技能大赛要赛出综合能力来,职业教育在改革“黑板上种田”这种倾向的时候,要注意防止“单纯技术化”倾向,克服“比操作技术多、比相关能力少,比技术内容多、比思想文化少”的现象。 加强对职教比赛考题的研究和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职教技能大赛既然是制度,就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考评标准;既然是经常化的工作,就要有组织地设计每年的比赛项目,设计考题和评判的标准;既然是职教的大考,就要建立体现综合能力的考试题库,不仅有工作岗位

22、要求,更有学生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因此,不宜赛前突击。 给获奖学生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305. 教学制度的变化 教学制度从“学年制度”逐步向“学分制度”转变。 与以往的教学制度相比较,学分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没有入学考试、没有留级、没有学习年限,能够保证“订单”培养的顺利进行:在这种制度下,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自主地选择专业,自主地选择课程,自主地选择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6. 评价模式的变化指向以贡献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 (1)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

23、价机制。 (2)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的评价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围绕需求评估学校办学,促进学校办学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努力探索评价的新途径、新措施:积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和文明风采竞赛,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途径、新措施。 32(三)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适宜:学得会的课堂 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学生认为“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去掉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这实际上就是“过滤”。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

24、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这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当然学生更希望教学中多一些“做”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所以学生都希望学校多开设技能类的课程,或是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些反映的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33有用:有价值的课堂 怎样使教学更“有用”?学生们认为,“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有学生提出,技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分,他们希望“学一些先进的技能”。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技术进步的关注,即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

25、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对于学习的场所,学生“最喜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最好在车间里学”。 有趣:有活力的课堂 怎样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并充满活力?学生似乎比教师更清楚,且看他们的建议:“布置具体的任务让我们自己去完成”,这不是“任务驱动教学”吗;“同学之间相互比赛”、“让好的同学教差的同学”,这不是合作学习吗;“到实际的工厂去学习”、“让我们自己完成一个作品”、“老师在边上帮助鼓励我们”学生的建议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诸多职业教育的理念。 34三、中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杭州样式”(一)专业课程改

26、革:推进“双证”融通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拥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把与各专业相对应的各种职业资格所需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从根本上解决学历教育与证书考核“两张皮”的现实问题,并以此实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培训、技能与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35开发有杭州特色的项目课程“样式” 1.前校后店,双元模式课程2.任务引领,教学项目课程3.整合资源,网络精品课程4.理实一体,校本实训课程36(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走有效教学之路 1.认准“三个定位”,突出“三个特点”,遵循“四维依据” 2.文化课有效

27、教学的“杭州样式” (1)“幸福课堂”教学样式 (2)语文“课型研究”样式 (3)“职业模块”教学样式 (4)英语“三为教学”样式 37(三)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1.创新载体,使“做中学、做中教”理念深入人心 2.发挥技能大赛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以竞赛检查教学质量 3.开展新课程培训,培养专家型教师 38 一是进一步明确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向“一二三四五六”: 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一体化”教师; “双师型”素质; “三个适应”:即适应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适应学分制的实施; “四项基本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幅漂亮的好板书、一套有效的好方法、一手熟练

28、的好技能; “五个观点”: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职业情境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专业教师“六个一”: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每年下厂一个月、每年完成一篇调研报告。39 二是继续通过“三依托”提升教师,一是依托高校、高职或出国进修,实现学历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的提升;二是依托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职教教研机构实现职教理念和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三是依托行业和企业实现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坚持“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培训模式。 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新课程专题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

29、学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课程开发为重点,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把教师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使教师的关注点由研究教材转向研究课程,通过研讨工作过程、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开发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40 四是形成中职教师“双进”、“双出”、“双赶考”的局面:“双进”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双出”教师出国培训,赴高校进修;“双赶考”上半年学生技能大赛,下半年教师技能大赛。 五是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平台”,广泛开展首席教师、星级教师、技术能手、技能标兵等评选活动,为新教师提供“引路子”、“压担子”、“出点子”的舞台,为中年教师提供“挑大梁”、“办大场”的舞台,为老教师提供“老树发新芽”的舞台,为名教师提供“发挥影响”的舞台,激励教师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并形成“即时教研”、“小型教研”等新的教研方式。 41谢谢大家 恭请指导!42谢谢大家 恭请指导!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