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35810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曹刿请见()又何间焉()小信未孚()牺牲玉帛()小惠未徧()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肉食鄙,未能远谋( ) 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 ) 牢狱之灾(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虽是犯错( ) 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 ) 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 ) 为国

2、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战,勇气也。6、曹刿论战选自_,这部书传说是_时期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 ,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

3、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

4、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5、2分)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中考链接:一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

6、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7、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8、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

7、里(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1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22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020年山西临汾卷)答案:1、gujinfbbinshfm2、同“遍”,普遍跟从,支持为人信服赐福,保佑击鼓进军养独自专有3、B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

8、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作战,(是靠)勇气的。6、左传春秋左丘明7、(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C9、参与 鄙陋 丝织品 倒下10.D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2.语言描写 议论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4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9、。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15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16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17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18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2分)19(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20(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1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2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