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25351457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审评与检验考试1、茶叶审评方法:(1)、感官审评:对样审评和非对样审评。对样审评分为单轨评茶(对照参照样进行单个茶样的评定)、双轨评茶(当两个茶样品质比较接近时,对照茶样进行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2、审评室要求:(1)、空气新鲜,无异味(2)、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斑),自然光充足。(3)、评茶室要干燥,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4)、评茶室要安静。(5)、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3、评茶人员要求:(1)、在评茶之前,评茶人员不得抽烟、食用辛辣、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2)、评茶人员不得施脂粉,用香水,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3)、评茶人员应

2、保持个人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评茶术语的应用。4、泡茶水温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5、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水比为1:22。 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普洱茶: 3g,150ml,茶水比为1:50 。6 、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7 、称取茶样3g,由低级到高级,由左到右,投入审

3、评杯。8、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方法、时间,加工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生态环境、品种差异等)。9、影响茶叶形状的因素:品种、栽培条件、采摘质量、制茶工艺技术、贮藏条件。10、茶叶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及其卫生条件。11、茶叶色泽有色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水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12、绿茶色泽的化学组成:(1)、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脂溶性色素为主。(2)、绿茶茶汤色泽:黄烷酮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主要物质。黄烷醇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发生非酶促氧化,其产物部分能溶于水,呈现棕色或黄色;花青素溶

4、于茶汤,汤色深暗叶绿素及其氧化产物对绿茶茶汤也起到一定作用13、红茶汤色茶黄素:橙黄色的针状结晶体,水溶液呈鲜明的橙黄色,对茶汤的明亮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含量0.3-1.5%,大于0.7%品质好;茶红素:茶汤红浓的主体物质;含量一般在5-11%茶褐素:茶汤发暗的因素,与红茶品质呈负相关。14、茶叶色泽类型:(一)干茶色泽:绿茶:翠绿型(高级绿茶)、 深绿型(普通绿茶)、墨绿型(炒青绿茶)、黄绿型(中、低档绿茶);红茶:乌黑油润型(高级工夫红茶)、棕红型(红碎茶)。考虑:嫩度、工艺。青茶:砂绿型(铁观音)、青褐型(武夷岩茶);白茶:灰绿型(绿中带灰)、银白型(高级白茶);黄茶:嫩黄型(高级黄茶)

5、、金黄型(君山银针)、黄褐型(黄大茶);黑茶:黑褐型(普洱茶:生茶,黄绿;熟茶,红褐)。(二)汤色类型:高级绿茶:嫩绿、浅绿、翠绿、杏绿;大众绿茶:黄绿(普洱生茶) 青茶:金黄、橙黄(普洱生茶)、橙红 ;红茶:红亮、红艳、深红、红暗;普洱茶:红浓、褐红 ;黄茶:杏黄、浅黄、深黄;白茶:微黄。(三)叶底色泽:高级绿茶:嫩绿、翠绿、鲜绿 ;大众绿茶:黄绿、深绿;青茶:绿叶红边;红茶:红亮、红艳;黄茶:嫩黄、褐黄;普洱茶:红褐、黑褐。15、迄今为止,已鉴定的茶叶香气物质约有650种左右,但主要成分仅为数十种。16、具有青草气、粗青气-顺式青叶醇(顺-3-己烯醇)、己烯醛、异戊醇;具有清香-反式青叶醇

6、、戊烯醇;具有果味香-苯甲醇、苯甲醛、香叶醇、水杨酸甲酯;具有花香-香叶醇、橙花醇、苯乙醇;玫瑰香型-茉莉酮、醋酸苯甲酯;茉莉花香-茶螺烯酮。17、绿茶香气的化学组成:(1)、大部分是鲜叶中固有的,加工中形成的香气物质较其他茶类少;(2)、绿茶香气的主体是芳香物质,但其他一些非芳香物质也参与其香气形成。比如:氨基酸的氧化生成相应的醛类,苯丙氨酸-苯乙醛;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儿茶素的氧化产物邻醌苹果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糖类氨基酸糖胺类化合物18、乌龙茶香气的化学组成:(1)以独特的天然花果香和独特的韵味(音韵、岩韵)久负盛名。(2)橙花叔醇几乎是大部分乌龙茶香气的最重要的特征成分(花香、水果香)。

7、19、茉莉花茶的香气具有茉莉花香精油组成的特点,以乙酸苯甲酯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0-60%。20、茶叶香气类型:(1)、绿茶:高档绿茶,毫香、嫩香;(花香、甜香)大众绿茶,清香、烘炒香(熟板栗香) 不正常:高火味、异味、青草气。(2)、红茶:甜香、花果香、蜜香、焦糖香、松烟香 不正常:酸味、高火味、青气。(3)、乌龙茶:花果香(典型的香气)。(4)、普洱茶:陈香。 21、决定绿茶滋味的四种主要物质: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糖 。22、绿茶一般以味感浓厚、鲜爽、回味甘甜为好; 23、酚氨比,反应绿茶滋味品质。一般而言,两者含量高,比值低时,滋味鲜浓,绿茶品质较优;若二者含量高,比值也高,则味浓而

8、涩,绿茶品质较次。 24、咖啡碱与多酚类、氨基酸等的络合作用,可以减轻茶汤苦味;25、构成红茶滋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未被氧化的残留多酚类物质。26、绿茶品质特征:总的品质特点:清汤绿叶。(1)炒青绿茶:大众非手工的炒青绿茶,色泽墨绿或深绿起霜,略显毫;内质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嫩绿。(2)烘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直、完整,显锋毫;色泽翠绿或黄绿油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匀整、嫩绿明亮。(3)蒸青绿茶:蒸青是利用蒸汽热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杀青完全、彻底,所以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叶底青绿的“三绿”品质特征,但香气

9、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鲜爽。(4)晒青绿茶:外形条索粗壮,有白毫,色泽深绿尚油润;内质香气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尚醇,收敛性强,叶底肥厚。27、黄茶品质特征:总的品质特点:黄汤黄叶。(1)、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莫干黄芽;(2)、黄小茶:沩山毛尖;(3)、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28、黑茶品质特征:(1)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压制的紧茶有:黑砖、花砖、茯砖、湘尖等。特点:原料粗老,外形条索尚紧,圆直(圆浑而挺直),色泽尚黑润;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醇和、叶底黄褐。(2)以湖北老青茶作原料蒸压而成的青砖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汤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

10、老。29、青茶品质特征:(1)闽北青茶1、种类:武夷岩茶(水仙、奇种、肉桂、乌龙等) 2、命名:地名+茶树品种名3、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色泽绿润带宝光,俗称“砂绿润”。内质香气馥郁隽永,具独特的“岩韵”,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叶底柔软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浅黄绿色,叶脉浅黄色。(2)闽南青茶1、种类:铁观音、乌龙、色种等 色种:不是单一品种,而是由除铁观音和乌龙外的其他品种青茶拼配而成。2、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色泽油润,稍带砂绿,香气浓郁高长,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柔软红点显。

11、 3、命名 :同上30、红茶品质特征:(1)红碎茶:品质要求汤味浓、强、鲜,发酵程度偏轻。制法不同,品质不一,但总的品质要求:外形匀整、粒型较小,净度好,内质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入口甘醇,香气高锐持久。(2)红条茶:滋味要求醇厚带甜,发酵较充分,包括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我国福建特产,具特殊的松烟香;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匀直,色泽乌润,毫金黄,内质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31、花茶:茉莉花茶:与茶坯相比,窨制后香气(鲜灵、浓厚清高、纯正) 、滋味(涩味减轻,苦味略增) 、色泽(略黄)。32、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答:(一)品种:品种不同,色素含量高低不同。(二)

12、栽培条件:(1)、生态条件:A、纬度不同的影响,南方茶区,低纬度,温度高,日照强,有利于多酚合成,叶色呈黄绿色;北方茶区,高纬度,温度低,叶绿素增加,叶色深。B、海拔不同的影响,高山茶园,云雾缭绕,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漫射光占优势,日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干茶色泽显亮,称其“宝色”;C、光照不同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碳氮代谢的比例。D、土壤不同的影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叶片肥厚,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芽叶色泽鲜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色匀。(2)、栽培技术:A、水分:水分与茶树物质代谢是密不可分的,如水分充足,茶树生长良好,正常芽叶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色泽一

13、致、油润。缺水情况下,茶树生长受阻,芽叶瘦小,对夹叶多,叶质硬,导致色泽干枯、花杂不匀。B、肥料: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浓绿。(三)采摘质量:(1)、鲜叶嫩度:不同嫩梢叶位色素含量不同导致的。(2)、匀净度:鲜叶理化性状的相对一致性。芽叶组成、嫩梢肥瘦、叶片大小、色泽深浅、夹杂物的多少。(3)、新鲜度:结合制茶考虑,在制茶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持鲜叶的鲜活。(四)制茶工艺:在鲜叶符合各类茶制作要求的前提下,制茶工艺是形成茶叶品质(色泽、香气、滋味、叶底)的关键。(五)贮藏环境:水分、光线、温度、氧气。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要求: 低温:0-5; 低湿:空气湿度不超过50%;各类茶的含水

14、量在要求范围内;避光:无氧或低氧环境:抽空充氮,真空包装。33 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因素:答:(一)品种:品种不同,香气组成、含量、比例以及与香气有关的其他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多酚的含量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加工方法,所制的的茶叶香气也不一样。(二)栽培环境及管理 茶树生长环境适宜,肥培管理得当,茶树生长良好,内含成分多,茶叶品质较好。(三)鲜叶采摘质量:1、嫩度;2、新鲜度、匀净度 3、含梗量:茶梗中也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参与香气的形成。(四)制茶与香气(回顾茶叶生化及制茶知识)1、绿茶: 杀青 干燥 2、红茶: 发酵。(五)贮藏与香气 34、影响茶叶滋味的主要因素:答:(一

15、)品种:品种不同,所含呈味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不同;酚/氨比值大,适制红茶,制绿茶滋味苦涩;(二)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栽培条件及管理措施得当,茶树生长良好,抗性增强,有利于内含物的合成积累,滋味好;(三)采摘质量:嫩度、匀净度、新鲜度;(四)制茶工艺1、绿茶滋味与制茶:涩味减弱,醇和度增加;(五)贮藏与滋味。35、干茶容重与比容:(一)容重:单位容积的重量称为容重。(二)比容:单位重量的物体所占有的容积为比容,等于容重的倒数。36、特定化学检验项目:多酚类、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农药残留。 (1)、茶多酚:酒石酸铁比色法(茶叶中的多分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2)

16、、咖啡碱:紫外分光光度法。(3)、水浸出物:重量法。(4)、氨基酸:茚三酮比色法。(5)、农药残留:多残留分析方法、单一残留分析方法、半定量和定性方法。 37、粉末、碎茶检验:分样器和分样板或分样盘,电动筛分机、检验筛(粉末筛、碎茶筛)(1)毛茶碎末茶含量测定:将试样充分拌匀并缩分后,称取100g(准确至0.1g),倒入孔径1.25mm,筛网上,下套孔径1.12mm筛,盖上筛盖,套好筛底,按下启动按钮,筛动150转,待自动停机后,去孔径1.12mm筛的筛下物,称量,即为碎末茶质量。(2)精制茶碎茶、粉末茶含量测定:1)、条、圆形茶和粗形茶:A、粉末茶:将试样充分拌匀并缩分后,称取100g(准确至0.1g),倒入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按下启动按钮,筛动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