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法课件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25351405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成语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生成语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生成语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生成语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生成语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成语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成语法课件(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成语法生成语法 一 简介一 简介 也称转换 生成语法 TG理论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或生成语言学 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N乔姆 斯基 1928 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 乔 姆斯基大学生时攻读过数学 哲学 后来主 攻语言学 师承著名语言学家Z S 哈里斯 和逻辑学家古德曼 他1957年出版的 句法结构 正面提出 了与结构主义背道而驰的生成语法 此后他 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自己的理论 二 生成语法理论二 生成语法理论 1 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如果从古希腊时代算起 语法的研究已经有几千 年的历史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虽然各种语法体 系此起彼落 认识基础

2、理论格局和论证方法不断 发展变化 但基本上都只停留在对语法事实的描写 上 美国结构主义语法是这一传统达到高峰顶峰时 期的产物 直到上个世纪中叶 语言研究总是以全 面 准确地描述某个自然语言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陆俭明2003 也就是说 无论是传统语法还是结构主义语法 都 只满足于描写语言 都没有回答最根本的问题 语 言是什么 人为什么会说话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 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到底是什么 他发现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解释不了的 例如 1 a John is easy to please b John is eager to please 这两句的表层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可是

3、 深层意义却不同 结构主义的直接成分分析 法无法解释 2 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 而小孩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操练 行为主义的 刺激一反应 论不能自圆其说 3 儿童不仅会说听到过的句子 而且还能说未 听到过的句子 4 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 的差别 而在母语学习方面这种差别十分少见 由此 他设想 1 人头脑里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 人生来就有一种语言能力 比如说是 语言 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这 就是乔姆斯基语法的天赋性 innateness 和自足性 autonomy 2 人类的语言都要遵守共同的原则 差异只 是参数的不同

4、 这就是乔姆斯基所说的原则与 参数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理论 3 人类的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 即 普遍语法 应该是高度概括的 极为简洁的 这就是 乔姆斯基的语法简约性 grammatical simplicity 2 2 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乔姆斯基猜测 人脑里的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 initial state 这个初始状态必须对语言有个大 致的了解 不然的话 语言习得不会如此顺利 迅速 而且大致相仿 儿童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 人生的 在什么地方长大 就会讲什么地方的语 言 刘润清1995 根据以上情况 乔姆斯基推理说 人脑的初始状态 应该包括人类

5、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 可称为 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UG 或 语言普遍 现象 linguistic universals 普遍语法 就是构成语 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 原则 规则等系 统 条件和其他东西 它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 具有的特点 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 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研究语言的最终目 的是揭示人脑的实质 人的知识本质和人的本质 乔姆斯基认为 后天经验十分重要 狼孩不会说话 正是缺少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从普遍语法过渡到个别 语法 particular grammar PG 需要 经验 的 触发 经验 普遍语法 UG 个别语法 PG

6、PG UG 表示参数 通过参数 的变化 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 周围的语言不同 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 比 方说 a时 a UG可能就是汉语语法 时 UG 可能就是俄语语法 这里的 UG UG等就 是个别语法 这种个别语法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 化了的语言规则 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 乔 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 competence 以区别 于语言运用 performance 语言能力 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听 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语言运用 指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运 用 最理想的条件最理想的条件 各人的语感略有差异 乔氏忽略这些差异 设想每种语言都是统一的 没有地方方言 社会方言和个人方言的差

7、异 设想有一个精 通语言的理想的人 以他的语感为标准 乔姆斯基的 语言运用 与索绪尔的 言语 基本相同 但 语言能力 与他的 语言 有所区别 语言一一是从社会角度看的 看作社会产物 是一 个社团所遵循的必要惯例 是静态的 语言能力 是从心理角度看的 看成人脑的特性 之一 是动态 是生成语言过程中潜在的能力 不过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 对象不是 言语 或 语言运用 而是 语言 或 语 言能力 3 3 研究的范围 表达方式和目标研究的范围 表达方式和目标 范围 生成语法研究的范围限于人的语言 能力 方式 生成语法对语言能力作出形式化描 写 用一套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 将其内 容表达出

8、来 所以又称为 形式化的语法 目标 生成语法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 标 例如 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两三年内学会语言 又如 人是如何用有限规则生成无限多的合格的句 子的 生成语法不局限于对个别语言的研究 而 是要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 在对语言能力 个别语法 观察充分 描 写充分 解释充分的基础上 与普遍语法 人脑的初始状态 联系起来 以揭示人 的认知系统 生成语法理论注重对语言解释的充分性 陆俭明 2003 对此做了如下概括 乔姆斯基师承美国描写语言学大师哈里斯 Harris 学的是结构主义的分析论证 方法 但是在他学成出师的时候 跟结构 主义以至传统语法学的认识论基础进行了 决裂

9、 乔姆斯基并不轻视语言实际 但他明确指出 实际语料的搜集与分类只是语法分析的低级阶 段 要进入高级阶段就必须有高度抽象的概括 归纳 而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对语言现象 提出合理的解释 并且进一步由语言机制去探 讨大脑的工作机制 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本质 判断语法理论是否正确合理 有低层次和高 层次两个标准 达到前者只要能将现象描述 清楚就行了 而要达到后者就须能把具体的 现象用高度抽象的原则解释清楚 这就是所 谓描写的充分性与解释的充分性这两个概念 之间的差异 因此 研究语言不能只要求达 到考察的充分性 还要求达到描写的充分性 descriptive adequacy 更要求达到解释 的充分性

10、explanatory adequacy 乔姆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十分浅显而生动地来解 释他的观点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在当今世界上 大概是家喻户晓了 有一天 牛顿躺在苹果树下面 看着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忽然萌发了一个古怪的念头 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下掉 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他 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企图为这个再也普通不过的现 象找到合理的解释 并因此提出了所有物体都会相互 吸引的万有引力理论 刚刚问世的时候 万有引力理 论只是个未加验证的假设 却为许多早已观察到的现 象提供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所以很快就得到大家的公 认 而多年后证明万有引力确实存在的著名实验 在 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反而不那么重要

11、了 如果当初牛顿没有问个为什么 不是千方百计寻 求苹果下降的原因 而只是简单地做一个描述 说明苹果脱离树枝以后总是下降 从不上升 那 么他充其量只是众多实验物理学家中的一个 他 的描述再精确再全面也只不过达到了描写的充分 性 那个时代的经典物理学就仍然会停留在实验 科学的水平上 正是由于牛顿千方百计地探讨苹 果下降的原因 从显而易见的普通现象中寻找背 后的规律性 努力为自由落休运动寻找合理的解 释 万有引力理论才得以问世 物理学才由此上 升到理论科学的水平 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描述阶段 那语 言学就永远只能是实验性的人文学科 永远无法 进入理论科学的殿堂 无法与生物学 物理学以 及化学

12、等理论性的自然科学平起平坐 生成语言 学的目标是为语言现象提供合理解释 也就是要 像牛顿说明苹果的运动方向那样 找出能够解释 语言运作机制的最佳理论 按照乔姆斯基的设想 所有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 都大到相同 都是由所谓的普遍语法经过一定的 变化派生出来的 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用同一 组语法规律 或者说可以用相同的原则来加以解 释 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4 TG4 TG理论的两个特点理论的两个特点 1 转换 在Chomsky的语法体系中 转换 指的是句子生成 过程中特定阶段上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手段或 规则 转换是深层结构上的一种操作 经过转换 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

13、构 转换是有方向性的 是 单向的 即 A B 例如 英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规则大致如下 NP1 Infl V NP2 NP2 Infl be en V by NP1 表示各个部分之间的界限 表示每个部 分内部成员的组合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深层结构 如果可以分析成 这种结构 NP1 Infl V NP2 都可以进行被动转化 而得到这种形式 NP2 Infl be en V by NP1 这条规则包括三点 1 改变名词短语的位置 2 被动形式中第二个名词短语之前插入by 3 动词的主动形式改为被动形式 根据这条规则 英语句子The workers built the bridge的深层结构可以

14、分析成如下形式 the workers past build the bridge NP1 Infl V NP2 因而可以进行被动转换 如移位 添加 删除 得到如下的形式 the bridge past be en build by the workers NP2 Infl be en V by NP1 这一形式在经过其它规则的作用 最后可以得到 被动句 即表层结构 The bridge was built by the workers 可见 在TG理论中 转换是句子过程中某一特定 阶段上必须使用的操作手段 深层结构是它的输 入 表层结构是输出 2 2 生成 生成 Chomsky认为语言是句子

15、的无限集合 而人的语 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可以设想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 统 语法是对语言知识的陈述 因而也是一套有 限的规则系统 这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可以生成语 言中无限的潜在句子 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 所谓 生成 就是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无限的 句子 一个句子的生成过程就是根据有限的规则 系统一步一步推导的过程 三 三 TGTG理论的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阶段 刘润清 1995 认为生成语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 段 五十年代初到1965年为第一阶段 叫第一语言模 式时期 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 也叫经典理 论时期 1965年到1970年为标准理论时期 Standard Theo

16、ry 1970年以后 生成语法进入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陆俭明 2003 认为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957 1965 称为 第一语言模式 时期 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 也有人称为 古典理论时期 Classical Theory 其代表作 是 句法结构 1957 第二个阶段 1965 1970 称为 标准理论时期 Standard Theory 其代表作是 句法理论的 若干问题 1965 有人译为 句法理论面面观 第三个阶段 1970 1979 称为 修正的扩充的 标准理论时期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其代表作是 关于动词名物化的一些 看法 1970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语义 解释 1971 有人译为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及 语义说明 和 转换的必要条件 1973 第四个阶段 1979 1993 称为支配和约束理 也叫 管约理论 论时期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 其代表作是 支配和约 束论集 1981 本书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