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4712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FQ SYY DYPT DFDF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1B、0C、1D、2考点:有理数。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解答:解:A、10,是负数,故A错误;B、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正确;C、10,是正数,故C错误;D、20,是正数,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0安徽)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A、8x2B、6x2C、8x3D、6x3考点:整式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同底数幂的除法。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和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解答解答:解:(2x)3x=8x3x=8x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积的乘方的性质,单项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10安徽)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A、50B、55C、60D、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求出3所在三角形其余两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3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l1l2,2=65,6=65,1=55,1=4=55,在ABC中,6=65,4=55,3=1806555=

3、60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4、(2010安徽)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A、2.89107B、2.89106C、2.89105D、2.89104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专题:应用题。分析:应先把289万整理为用个表示的数,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为:a10n,在本题中a为2.89,10的指数为整数数位减1解答:解:289万=2 890 000=2.89106故选B点评: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时,其中1|a|10,n为比整数位数少1的数5、

4、(2010安徽)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A、B、C、D、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如图,图中有正方体、球体、三棱柱以及圆柱体,根据三视图易得出答案解答:解:正方体和球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都是相同的,排除A、B三棱柱的正视图是一个矩形,左视图是一个三角形,俯视图也是一个矩形,但与正视图的矩形不相同,排除C圆柱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是相同的,因为直径相同,故选D点评:本题只要了解清楚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得解难度一般6、(2010安徽)某企业15月分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12月分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分利

5、润的增长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于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不同C、15月分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D、15月分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考点:极差;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分析:解决本题需要从统计图获取信息,再对选项一一分析,选择正确结果解答:解:A、12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0万元,23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5万元,慢于23月,故选项错误;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极差相同,故选项错误;C、15月分利润,数据130出现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30万元,故选项正确;D、15月分利润,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00,110,115,130,130,

6、中位数为115万元,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7、(2010安徽)若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b、k的值分别为()A、0,5B、0,1C、4,5D、4,1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分析:可将y=(x2)2+k的右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与y=x2+bx+5比较,即可得出b、k的值解答:解:y=(x2)2+k=x24x+4+k=x24x+(4+k),又y=x2+bx+5,x24x+(4+k)=x2+bx+5,b=4,k=1故选D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它们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8、(2010安

7、徽)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A、10B、23C、32D、13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解答: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BAC是等腰Rt,ADBC,BD=CD=AD=3;OD=ADOA=2;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BD2+OD2=13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

8、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A、495B、497C、501D、503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多位数1248624是怎么来的?当第1个数字是1时,将第1位数字乘以2得2,将2写在第2位上,再将

9、第2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3位上,将第3位数字4乘以2的8,将8写在第4位上,将第4位数字8乘以2得16,将16的个位数字6写在第5位上,将第5位数字6乘以2得12,将12的个位数字2写在第6位上,再将第6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7位上,以此类推根据此方法可得到第一位是3的多位数后再求和解答:解:当第1位数字是3时,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36 2486 2486 2486 2486 仔细观察36 2486 2486 2486 2486 中的规律,这个多位数前100位中前两个为36,接着出现2486 2486 2486,所以36 2486 2486 2486 2486 的前100

10、位是36 2486 2486 24862486 1486 1486 24(因为984=24余2,所以,这个多位数开头两个36中间有24个2486,最后两个24),因此,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3+6)+(2+4+8+6)24+(2+4)=9+480+6=495 故选A点评:本题,一个“数字游戏”而已,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理解题意这是安徽省2010年中考数学第9题,在本卷中的10道选择题中属于难度偏大而产生“难”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题目10、(2010安徽)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

11、s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甲在乙前面,而乙的速度大于甲,则此过程为乙先追上甲后再超过甲,全程时间以乙跑的时间计算,算出相遇时间判断图象解答:解:此过程可看作追击过程,由相遇到越来越远,按照等量关系“甲在相遇前跑的路程+100=乙在相遇前跑的路程”列出等式v乙t=v甲t+100,t=50全程乙跑完后计时结束t总=12006=200则计时结束后甲乙的距离s=(v乙v甲)(t总t)=300m由上述分析可看出,C选项函数图象符合

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与实际结合的问题,需注意相遇的时间、全程时间以及最后甲乙的距离这几个点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2010安徽)计算:362=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先做乘法,再化简,最后合并解答:解:原式=362=322=22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仿照实数的运算顺序进行,先乘除,再加减12、(2010安徽)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本题可根据不等式组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由得x2,由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4故填空答案:2x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

13、求法,其简便求法就是用口诀求解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13、(2010安徽)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点D是BAC上一点,则D= 度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欲求D的度数,需先求出同弧所对的A的度数;RtABC中,已知ACB的度数,即可求得A,由此得解解答:解:AC是O的直径,ABC=90;A=90ACB=40;D=A=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的应用14、(2010安徽)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BAD=ACD

14、;BAD=CAD;AB+BD=AC+CD;ABBD=ACC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判断是否正确;要通过作等腰三角形来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解答:解:应添加的条件是;证明:当BAD=CAD时,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BA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AB+BD=CD+AC,DE=DF,又ADBC;AEF是等腰三角形;E=F;AB=BE,ABC=2E;同理,得ACB=2F;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D2=AC2CD2,即(AB+BD)(ABBD)=(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