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534476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 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周口西华一高18-19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抽考试题-政治一、选择题(此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2、以下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

2、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4、以下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气者,理之依也 心外无物 存在即被感知 A、 B、 C、 D、 5、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6、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

3、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 )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A、 B、 C、 D、8、以下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 A B. C D 9、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

4、: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10、“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 B、 C、 D、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

5、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12、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3、“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1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

6、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15、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16、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

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17、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8、以

8、下说法中,最能表达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19、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正确和错误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 B C D20、以下表述中,能够表达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 B C D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

9、在(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 B C D 22、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23、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

10、含的哲学原理的(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 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24、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25、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表达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

11、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26、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达了( )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27、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12、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 B C D.28、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 29、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30、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观点中的结论( )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错误,因为衡量人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 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 错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四小题,共40分)31、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17年11月中国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而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后,货币政策由此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