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经济措施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5344689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的经济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秦朝的经济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朝的经济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的经济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统一之初,各地的经济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经济方面还带有分裂时期留下的特征。这种状况对维护统一局面十分不利,如果不作调整和改革,社会经济就会出现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秦始皇制定了新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通过这些改革,基本上理顺了秦朝的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统一之后,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即让老百姓(黔首)如实申报自己的所占有土地,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与此同时,秦始皇也将赋税制度加以完善。新的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分之一;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

2、20钱;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基本国策。秦在统一后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和“抑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秦始皇看来,“抑商”是为了“重农”,不“抑商”的话,“重农”就会落空。因此,他才把“重农抑商”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并且称之为“上农除末”,向全国公开宣布。“上农”就是鼓励农业生产,“除末”则是打击商业以及其他与农业无关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保护统治阶层所有制,维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实行这种政策,在当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统一货币春

3、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十分混乱,不同国家往往对货币有不同规定,因而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但货币混乱给商品交换带来很多不便,也给国家的财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各地原来流行的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新币。新币分为两种:一为黄金,名镒,以镒为单位,每镒二十两;一为铜钱,名半两,圆形方孔,直径一寸二分,有“半两”二字,重如其文。全国币制的统一,克服了经济发展的障碍。此后,秦“半两”所奠定的圆形方孔钱的模式,在中国沿用了二千多年。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制度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这对商品交换和人民生活是不利的。因此,秦始皇在灭六国后,下诏统一度量衡。统一的办法是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在秦国旧有的度量衡上加刻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或制造新的度量衡器,在上面刻上诏书,推广到全国各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统一度量衡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对于加强各地联系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