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534230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 学生版带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运用的方法。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 ”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共二十卷,今存32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

2、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学习过程】一、自学释疑1、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

3、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三、把握概括主旨四、研读课文(一)、研读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翻译重点句子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B、作者

4、运用“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既比喻学生可以超过老师,也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C、“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一比喻意在论证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D、作者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二)、研读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须臾()之所学也跂()而望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生()非异也2、翻译下列语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5、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 “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不要去思考,只要善于学习。B、登高而招和顺风而呼这两例从见、闻两方面证明了借助自然条件的重要作用。C、“假舆马”“假舟楫”这两个比喻,从陆、水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工具的重要作用。D、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三)、研读第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风雨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

6、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躁()也2、翻译重点句子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第一层次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B、本段第二层次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

7、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C、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反面后正面设喻论述的。D、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五、课堂小结六、课堂检测(一)课内练习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ng) 槁暴(p) 磨砺(l) 輮以为轮(ru)B须臾(y) 跂(q)望 靛(din)青 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 蓼蓝(lio) 骐骥(j) 生非异也(xng) D驽马(n) 蛟龙(jio) 镂刻(lu

8、) 锲而不舍(q)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断)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A B C D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鳝之穴无

9、可寄托者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A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虽杀臣,不能绝也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二)课外拓展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乙:蓬生麻中

10、,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 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 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 兰槐:一种香料。1.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句读。2.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A. 学、动B. 入、出C. 布、美D. 身、己3.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别用和代替。4.“其质非不美”中

11、的“其”指代()A. 兰槐B. 芷C. 滫D. 君子、庶人5.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6. 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甲文谈学习的,乙文谈学习的,丙文谈学习的。A. 态度与目的, 环境与内容, 作用(或意义)B. 环境与内容, 态度与目的, 意义(或作用)C. 作用与意义, 环境与内容, 态度与目的D. 意义与作用, 态度与目的, 内容与环境7.甲文运用论证,乙文运用论证,丙文运用论证

12、,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A. 对比 类比 比喻B. 比喻 对比 类比C. 对比 比喻 类比D. 类比 比喻 对比二、本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展开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四、(一)、研读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1、学不可以已(停止)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蓝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轮虽有(通“又”)槁暴(晒)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变得锋利)则知(通“智”)明而行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