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钓鱼诗词赏析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5342210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钓鱼诗词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钓鱼诗词赏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在渔猎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的渔猎文化,从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和情趣,他们一边渔猎一边抒发对周围景物的热爱、抒发在钓鱼活动中的快乐和感受。这些古诗词寓意深刻,是讴歌、是情怀、是警句、是对劳动者的歌颂、是勤劳智慧的结晶。我们今人通过对古代钓鱼诗词的欣赏、鉴析来陶冶情超,加强修养,同时也是对古代钓鱼诗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古代文人范仲淹非常同情劳动人民,他在诗中写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时的江上往来人一定是达官贵人,携妻挈妾来品尝开江鱼的鲜美,鱼儿虽然鲜美殊不知那是乘着一叶扁舟的渔者顶着风浪

2、,在波涛凶涌的江中辛勤拼博的成果。鲜美的鲈鱼不仅让我联想到唐肃宗时以渔为乐的隐居者张志和,他在诗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曾担任过待诏翰林,贬官后隐于渔者,并非钟情于渔,而是淡泊名利,重在隐于江湖以垂钓为乐。友人送他一艘渔舟,从此他便放舟于西塞山前垂钓,以舟以水为家了,想必以中自有其意趣和快乐。水经注云:“西塞山璧立千仞,横截江流,漩涡沸激,舟人过之,每为失色”。但对风波之患,张志和却隐跃言外,含蕴不露,笔墨神奇入化,超然尘埃之外,凸显了这位烟波钓徒精神气质的高远、恬淡、悠然、脱俗。用现在钓迷的话说简直是神仙过得的日子。西塞山并非十分险恶,

3、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他和张志和一唱一合斜风细雨也不回家,毛毛细雨中,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桃花流水中垂钓鳜鱼。如果说雨中垂钓是一幅水墨画,那么蓑衣就是最好的道具。古代的雨具蓑衣诗人多有描写,唐代诗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清代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也写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苏轼在浣溪沙中也写道:“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这种意境、氛围是今人难以体会到的。不管是钓鲈鱼也好,鳜鱼也好,辛弃疾在水龙吟词中写道:“休说鲈鱼堪荟,岂为莼羹鲈脍哉,尽西风,季鹰归来”。晋张翰,字季鹰,在北齐为官,因想起家乡吴中的莼菜鲈鱼,而辞官南归

4、,其实是怕政治迫害。卫人子思说:“鳏虽难得,贪一死饵,吏虽怀道,贪以死禄”。窃以为,古往今来,不求渔利,只求乐者,大有人在。是无所利也,所以乐矣。唐代大改革家王安石则感叹到:“绕岸车鸣水欲干,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井中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无人提携,大千世界的奥秘永远也不知道。实在是千古警言,足以为鉴。古代的钓鱼诗词除了警示、明志之外,抒情者居多。郑板桥的道情阅毕不仅让人心怀激荡;“老渔瓮,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伴,沙鸥点点轻波远。荻巷萧萧白尽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全诗直译就是:有一位老钓翁手拿一把钓竿,依山傍水在

5、垂钓。这是人物.地点的交代。接着描写了周围的自然景物和优美的环境:一叶小船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往来穿行,鸥鸟轻点碧波向远处飞去。风吹水道两傍高高的荻草发出萧萧的声音,白日将尽寒冷的夜晚就要来临,夕阳西下高歌一曲,心旷神怡,抖擞精神接着钓下去。这正应了南北朝阴铿的一句诗:“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轮”。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突然抬头月亮已经爬上了东山,月光照在波光摇曳的水中映出了金色的影子,该收竿回家了。诗人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老渔翁痴迷垂钓的情景和山光水色的迷人,抒发了放歌山野挥竿垂钓无羁无牵伴的情怀。难得糊涂的郑板桥钓鱼时可一点也不糊涂,这可能也是诗人自已垂钓生涯的写照。宋代词作者柳永在

6、望海潮:中写道:“东南胜景,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强管弄影,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实际上是描写老钓叟在姑苏河上夜钓的情景。一边是灯红酒绿,花天酒地,莺歌燕舞,一边是嘻嘻哈哈的白发钓翁领着孙子在夜钓。“莲娃”,学钓鱼的孩童。有诗为证;“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如此吸引老少,正象汉卓文君白头翁中所吟咏:“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袅袅”?夜钓的情景唐代诗人陆龟蒙也作过描写:“月中抛一声,惊起滩头鸟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近代文学大师林语堂也酷爱夜钓:“记得一晚,是九月初,蓝鱼已少,但特大。我与小女相如夜钓,晨四点回家,带了两条大鱼,一条装一布袋,长三余尺惊醒我内人此时他侨居纽约大西洋之滨。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钓鱼人纵情山水,放歌山野,总是那么陶醉痴迷。唐人杜荀鹤形象、贴切地刻画出钓鱼人陶醉、痴迷的程度:“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是什么让钓鱼人如此痴迷?正如林语堂所言“是因为钓鱼常在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间,可以摈开俗务,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得身心之益”。“郎提鱼网截江围,妾把长竿守钓矶,满载鲂鱼都换酒,轻烟细雨又空归。”还是用近代文人林语堂的论钓鱼一诗来结束本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