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

上传人:8****9 文档编号:125339589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乖孩子的背后——林森浩留下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乖孩子的背后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进行了二审的公开宣判,维持了一审的死刑原判。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高院的复核阶段如无问题,这个年轻人就将可悲地告别短暂的人生。这段时间对林森浩行为动机的猜测和成因的反思铺天盖地,目几乎都与教育有关。不少人怪罪今天的德育没有帮他明确地划出一道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林森浩自己就说过:“不计后果,伤害别人身体这种行为,在我这里不是一个底线”他说,小时候没有人向他反复地灌输人生的底线。因此,也有不少人用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来形容林森浩。但现实却是,林森浩是个很有道德要求的人:收入微薄且还要供兄弟读书的他向灾区捐款,他拒收病人

2、红包,他本科时曾多次献血,尽管生活拮据,他从不占别人的便宜。高中同学回忆:当你学习有问题的时候,他定是有问必答的;他还曾因仅是一名影像学的医生不能亲自挽救生命而自责这些都不是一个“低德”的表现。而如果怪罪教育没有给他一个底线,这也很难成立,不能杀人它是个低得不能再低的准则,是人生的默认项,连没受过教育的小孩子也该知道,需要教育吗?还有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人文、心理的教育很少,很少有机会去培养孩子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是林森浩在羁押时的一种自我反省:他希望好朋友多读读红楼梦,因为里面有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他推荐父母和兄弟姊妹一起读心灵控制术,这

3、是一本教人控制内心、提升自我情商的书。我们有理由相信情绪控制能力低,人际交往能力差,人文素养低,是他对自己行为原因的反思。然而,相较于很多理科生根本没读过什么像样的文学作品的现状,林森浩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很低的,他由衷地喜欢三国演义和围城,这两本小说他熟读且有自己的独到想法。在最苦闷的时候,他还曾反复地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看一部叫作鮀恋的潮汕本土电影;林森浩还在某个论坛上发起过近五百个话题,写了一万多个帖子,遣词造句都很准确、生动,思维逻辑清晰。这些帖子表明,他的人文素养是在很多文科生之上的,他对人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着很深的思考。事发前,他曾对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写过一个简短的影

4、评,至今还令很多网友记忆犹新,尽管这些思考都有偏激的成分,很多还背离了事实,但他绝不是个人文素养低的人,更不是个缺乏心理自省的人,甚至正相反。还有人认为现在孩子们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当自己不再是中心时就会产生心理不适,如别人比自己更优秀的时候,这与当年多数人对马加爵案、卢刚案的反思结果接近。但林森浩是在多子女的家庭中长大的,没有独生子女的娇骄之气,同学们对他也没有自我中心的评价,他甚至有很严重的自卑倾向。再有相较于被害人黄洋,林森浩的成绩多数时候都会更好一些。也还有一些人强调要加强生命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尊重、敬畏人的生命,但问题是,什么人才有资格给一个医科高材生来讲人的生死问题呢?另有一少部分

5、人在反思教育的终极公平问题,在大学,寒门子弟从吃穿用到必要的学习条件都明显地矮人一截,自卑感是他们充满负面心理能量的原因这是个问题,但显然不是问题的核心,“凤凰男”和杀人犯之间的距离还是有天地之遥的不过,林森浩肯定是有问题的。先来看这样一件事林森浩所说的在事发前带给他巨大心理压力的事件找工作不顺利。在投毒前两个多月,他参加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作面试,10选6的时候,只有他没有穿正装,他感到领导们会因此瞧不上他,他被排在第十个面试,原本只是随机安排的,他也觉得是领导有意为之,只是让他出场陪衬一下,他觉得自己肯定没戏。然而事实上,当时几位领导对林森浩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一是他学习成绩很优秀,二

6、是专业非常对口,直到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森浩的意向时,他对此还是顾虑重重的,不敢相信这便是带给他巨大压的事件!在常人那里这能算是压力吗?!他便是这样一个自我评价总比事实低的人!从小到大,一向如此他初中的蔡老师记得,林森浩一直是全校成绩“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之一,但他却总是最沉默、最害羞、最抬不起头的人;高中同学对他的回忆是,林森浩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非常努力,但常常考试一结束,他就在宿舍里自责,抱怨自己状态不佳考得不好,其实,他高中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他的本科同学形容他,在学习上他总是给予自己巨大压力,却总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在与异性的交往上,他会把自己形容成“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

7、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看过他的照片,看过他的文字,想到他擅长打篮球这样的事实,就能发现,他总是不顾事实地自我贬低。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人,而他却是如此自卑。而且,越来越优秀的成绩似乎永远也无法填补他的自卑感。这种强大的自卑让他后期变得脆弱而敏感,黄洋平时总喜欢和林森浩开玩笑,但,林森浩是开不起玩笑的,尤其在他面临着事业和爱情双重“压力”的时候,他的怒火就难以遏制了。表面上他上他还是那个有点害羞,内向的人,但在网络上,他一反自卑与懦弱,把自己变成了绿巨人,用恶毒的语言谩骂、攻击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很多话都不堪入目。某天,他忽然觉得只在网络上骂人是“娘炮”的表现、他为自己打

8、气:“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他要在现实中做一个不再自卑的人,黄洋最终成了他自卑心理补偿的牺牲品。林森浩的怒火其实也是对自己努力过后还无法改变自卑现状的恼火,他不明白:他努力地去做一个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他努力地去思考人生、反思自我,他努力地去忍让,他努力地发展学业,追求优秀,他做了这么多,为什么世界还是灰色的?是的,一般的自卑感会因为成绩的优秀而削弱,为什么他做到了这么优秀还是不能摆脱那种自卑感?他顽固的自卑感来自哪里?再来看一些更早年的资料吧。林森浩从小在班里就是干部,成绩优异从没有让家人操过心。在兄弟姐妹们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孝顺,极其听话。姐姐甚至说,林森

9、浩没有一般孩都有的青春期的叛逆。林母记得,儿子从小到大从未跟村里的小孩红过脸、打过架,在外面受了委屈只会回家告诉父母。而林森浩的旧时同学这样评价他:林是个从不争强好胜的乖孩子。乖孩子这儿乎是所有与林森浩童年有过交集的人共同的评价。乖孩子为什么会自卑?乖孩子后来为什么会杀人?乖孩子有什么问题?乖孩子很多,不一定都会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会有相当一批乖孩子从小就压抑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家长、老师、周围人们的要求,他们会训练出一种讨好型的人格,以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严重的人从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人的声音彻底伪装、内化成自己的需要。这些新时代的孔融们,很小就达到了很多成人都不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没有孩子应有的顽

10、皮、淘气少年老成,但代价也是明显的,他们在成年前错过了一项人生的必修功课“自我意识”雏形的勾勒。正常的孩子一般会有两个或三个叛逆期,分别是两岁左右、学龄时期和青春期,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听话。每一个叛逆期其实都是一次“目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在强调自我的价值,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锋来明确自我的边界,更深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最终接纳自我,包括优点和缺点,完成自我的认同。同时他们也因此一点一点地远离自己的父母形成独立思想最终完成心理断乳。或许有些孩子没有表面上的反叛行为,但如果他们比前一阶段有过更多的独立思考,有些新的认识,最终能认同新的自我,也还是种自我意识的成长。一个人在正式走上社会之前,他

11、必须先基本完成“自我意识”的大致“轮廓”,接纳这样一个自我,然后在社会这片海洋上通过经受风雨的航行来修订对自我的认识。但如果在这些关键阶段他都一味地压抑自己,批判自己,总跟自己过不去,他就真的会错过自我意识形成的大好时机,将来他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极高的心智去重建和接纳那最基本的自我。正如我们在林森浩身上看到的那样,他小时极乖,没有叛逆期别人的声音、观念占领着他的内心,我是谁,我有什么正常的需要,我与他人的边界在哪里,我是否能接纳这样的我,他都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就像一个在大海上航行却没有航图的人一样。二审现场林森浩用“空”来定义自己,他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

12、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连流,随风摇摆,兜不住的迷茫。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像林森浩这样迷失自我的人,他的自卑感不会因越来越优秀的成绩而削弱多少,或许那不是真正的自卑感,他所需要的正相反,他要停下来,真实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然后大体上接受自己,包括优点和缺点,与自己为友然后再去确立与他人的边界,修正一些自身的缺点。这项工作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接受自己、与自己为友这一点了,错过了那个应该张扬的年龄,他就可能变成一个长期与自我为敌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并不鲜见,而林森浩可能是他们之中最纠结的一个。林森浩或许不久就将告别我们,但他绝对是一个牺牲品,成年的他挣扎过、痛苦过,没有找到出路,但他和周围的人事先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孩提时代,可能是他的师长们把各种“乖”的种子播撒在他稚嫩的心灵里,让它生根发芽,内化成他自己的认识,让他过早地不再像孩子,让他自己跟自己在内心打架,一直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今天,以“乖”的名义,我们还在种着一株株病梅。早年时,我们会非常省心,但他们早晚是会以各种形式来报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