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845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和草

2、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

3、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德”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5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孙中山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 A

4、 B C D6“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 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苏州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8“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 为什么侵略者不 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

5、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9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0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

6、1.4富农、地主14.554.87.9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2“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13“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留下这段遗言的航海

7、家应该是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14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立法巩固了革命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一人权宣言 D美国内战1787年宪法15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的重要舞台。下列一段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中,划线部分共有几处错误?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纺织机械、蒸汽机、汽车等各种工业技术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16

8、“起来,饥寒交追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成为被压迫人民的战歌,传遍欧洲,响彻世界。我们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应该知道的历史是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17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8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赞叹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如果用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杰出人物的成

9、就来证明的话,下列哪一选项符合? A出版了物种起源 B撰写了战争与和平 C创作了向日葵 D谱写了英雄交响曲19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20当美国人用10000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买回一辆汽车,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德国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是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件,250美元付给英国的广告商,余下的不到4000美元才能供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险公司分享。上述现象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

10、球化, D区域集团化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京杭大运河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共四段,其中流经今苏州境内的一段属于江南河。2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3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渡江三大战役。24“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25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6下列图片充分说明了从19世纪中期到

11、20世纪中期的一个世纪里,社会主义成功地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多国发展的伟大历程。 共产党宣言书影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毛泽东宣告新中国诞生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西汉时期开通的“ ”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明朝前期的 ,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架起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海上桥梁。28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 ;甲午中日战争中,下令用 自己的军舰撞击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2919世纪中叶, (国名)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成为两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

12、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

13、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31现代化建设始终与建设的目标和建设的手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党的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都把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1953年,中共提出了中国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