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843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I卷 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注: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1.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这里“适当的方法

2、”是指()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

3、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6.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这说明毛泽东认为()A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B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国民革命就是打倒土豪劣绅 D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7近年来,日

4、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不断崛起,不断挑起事端,其中将钓鱼岛“国有化”,便是在日本右翼势力鼓动下挑起的,引发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下图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及中国国内抗议示威的情景。回顾历史,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占领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及钓鱼岛 马关条约索取赔款白银两亿两制造南京大屠杀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A B C D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9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

5、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10蒋介石讲:“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上述材料中“

6、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是指()A抗日停战协定 B“八一宣言”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双十协定11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江西、重庆等省市。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 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 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 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12.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

7、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13.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10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表明() A马克思指导中国革命的进行 B英国侵略推动了革命发展 C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14国民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共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下列表现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幼稚走向成

8、熟的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左”倾错误对军事路线的错误指导A B C D15.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16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

9、思,处应该填写()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17.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18. 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

10、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19.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 B. C. D.20.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11、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21.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22.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

12、针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3.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未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24.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

13、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25.英国学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下列各项与此相吻合的是()A.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B.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C.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罗马法由零散发展到系统完备26.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27.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