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5311767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唐诗五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唐诗五首一、读准字音浣女(hun)萧萧(xio) 猿啸哀(xio)山居秋暝(mn)潦倒(lio) 繁霜鬓(shun)渚清沙白(zh) 锦瑟(s) 惘然(wn)二、一词多义(1)还(2)秋(3)破(4)可(5)流(6)孤(7)穿三、词类活用(1)莲动下渔舟(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2)青海长云暗雪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遮蔽(3)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4)庄生晓梦迷蝴蝶(名词作动词)做梦四、古今异义(1)空山新雨后古义:幽静的山。今义:空旷的山。(2)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今义:一百年。(3)山围故国周遭在古义:旧都。今义: 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4)一弦一柱

2、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今义:青少年时代。(5)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锦瑟 资料链接诗家之佛王维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3、有诗。”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草堂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

4、难,因而能体会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

5、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第一首。情诗圣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山居秋暝胸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地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从军行(之四)当时民族之间的战争态势: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兼顾西方、北方两个

6、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石头城作者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

7、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在平仄换韵、字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格律尽管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束缚,但因其句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为历代诗人所乐意遵守。近体诗

8、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俳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文本鉴赏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从军行(之四)本诗描写了边塞的旷远风光,语言精练,境界阔大,表现了将士御敌报国的壮志。登高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苦痛。石头城全诗句

9、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出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六朝一去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锦瑟这首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个物象的古今变化,暗示世事的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锦瑟多弦,暗示作者思绪的纷繁、情感的复杂。诗歌寄托很深,意蕴也很丰富。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表现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登高石头城锦瑟_答案以动衬静描绘边塞景色、渲染气氛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借用典故、委婉朦胧 文本深读一、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面的问题。1颈联如果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

10、动”,好不好?为什么?_答案改了不如原来的好:一是因为押韵的需要;二是原句符合生活的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道是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_答案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二、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下面的问题。3. 诗歌的前两句

11、描写了怎样的画面?_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4. 诗歌的三、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_答案诗歌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死为国杀敌立功的豪壮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三、阅读登高,回答下面的问题。5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